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关于网络舆情处置的授课内容为基础素材,精选适宜中国网络舆情的传播理论和典型案例编写而成。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网络舆情的总体态势,介绍互联网对舆论引导的新挑战;第二章为网络舆情新特征,从八个方面概括当前的舆情特点;第三章为网络舆情主要类型,将公共领域的网络舆情分为六类;第四章为舆情事件的成因,帮助读者从根源上理解为什么会引发舆情;第五章为网络舆情处置策略,讲解了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而成的“12345”策略,即建立一种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确保两个前提,坚持三个原则,把握四个要点,防止五种错误行为。
全书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丰富,形式新颖,实用性强,是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媒介素养、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参考读物。
第一章 网络舆情的总体态势 / 1
第一节 舆论引导新挑战 / 2
第二节 网络舆情不容小觑 / 8
第三节 大众麦克风时代的舆论狂欢 / 15
第二章 网络舆情新特征 / 21
第一节 小微舆情热点化 / 22
第二节 网络舆论暴力化 / 29
第三节 意见食利化 / 34
第四节 线上线下联动化 / 40
第五节 舆情处置传统化 / 46
第六节 情绪表达特别化 / 51
第七节 公信力质疑过度化 / 56
第八节 热点事件泛政治化 / 61
第三章 网络舆情主要类型 / 67
第一节 涉公共财政 / 68
第二节 涉公权力 / 74
第三节 涉人事任免 / 82
第四节 涉司法诉讼 / 88
第五节 涉社会安全 / 93
第六节 其他类型 / 99
第四章 舆情事件的成因 / 105
第一节 网民自我意识增强 / 106
第二节 民意表达向网络倾斜 / 113
第三节 社会心理失衡 / 118
第四节 公众人物和公共机构广受关注 / 123
第五节 公众知情权未得到满足 / 129
第六节 不当言行挑战道德底线 / 135
第七节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信息重要传播途径 / 140
第八节 自媒体意见、网络推手、境外势力等组织策划 147
第五章 网络舆情处置策略 / 153
第一节 舆情事件生成规律 / 154
第二节 建立一种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 / 158
第三节 确保两个前提:打铁必须自身硬 / 169
第四节 确保两个前提:提高媒介素养 / 174
第五节 坚持三个原则:公共利益至上 / 186
第六节 坚持三个原则: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195
第七节 坚持三个原则: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 / 202
第八节 把握四个要点:既要快速反应,又要科学反应 212
第九节 把握四个要点:既要尊重民意,又要避免被“民意”束缚 / 221
第十节 把握四个要点:正确看待理性舆情与非理性舆情 / 231
第十一节 把握四个要点:既要务实处置,也要善用主流舆论 / 240
第十二节 防止五种错误行为,避免次生舆情 / 255
后 记 / 271
段赛民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网络舆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内知名舆情分析研判与危机管理专家。曾任新华社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等职。长期从事新闻传播研究,以及大数据舆情分析研判与危机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个中央部委机关委托的重大课题。《追踪与剖析:网络舆情案例60例》《CI战略与攻心传播》等专著已成为多所高等院校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专业辅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