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原始的视角 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别取向论
收藏
评价
原始的视角 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性别取向论
商品编号:5065387
ISBN:9787513935418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 杨梦婉著
出版日期:2021-12-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J124-4
页数:294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8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7.45 (2.5折)
原价:¥69.8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该书立足于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实需求,尝试构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性别”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互动研究。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质的研究等方法,确立以社会性别取向实施高等艺术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项研究。该书的立论与研究由绪论到结论的七个部分组成。绪论集中陈述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阐述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一章,社会性别思想介入高等艺术教育,基于界定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实语境,论述了社会性别的分层理论,以及将社会性别介入高等艺术教育的思想路径与系统价值;第二章,以社会性别审视的高等艺术教育形态。讨论了以社会性别审视高等艺术教育形态的方式。提出以“性别个体”和“性别群体”两个分视角方式把握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原理系统。包括认知高等艺术教育的类型、要素与环节。第三章,社会性别群体在艺术从业中的行动选择。系统分析了社会性别在艺术职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创生的教育能动资源。包括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不同艺术类型、不同艺术生产机制中的艺术从业者及其作品表达的角度。第四章,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践。尝试研究设计了满足中国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践的方案,并提出了“不同而和”的高校艺术特色教育观。
绪论
一、本书的背景
二、本书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本书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社会性别思想介入高等艺术教育
第一节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理解高等艺术教育的学科新秩序
二、高等艺术教育需要推进的动力指标
第二节 社会性别因素介入的高等艺术教育选择
一、社会性别成为深化高等艺术教育的命题
二、高等艺术教育选择社会性别介入的四个取向
三、性别因素关注的艺术教育比较
第二章 以社会性别审视的高等艺术教育形态
第一节 性别个体的艺术生存社会化途径
一、制度环境与性别个体艺术生存社会化差异
二、性别个体接受的高等艺术教育类型与社会化程度
第二节 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的要素与环节
一、高等艺术教育要素与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层关联
二、高等艺术教育环节中的师生性别角色模板
三、确立以个体与群体为视角的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研究
第三章 社会性别群体在艺术从业中的社会行动选择
第一节 艺术职业中的性别群体
一、性别群体的社会行动条件
二、性别群体左右的艺术功能
第二节 性别群体的调控性互动行为
一、性别群体成为调控艺术文化的动力因素
二、群体互动生产的社会性别范畴
第三节 性别群体行动水平反映艺术教育成效
一、艺术教育社会行动实践案例
二、把握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实施主线
第四章 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践
第一节 高校艺术教育环境中的社会性别反应
一、政策中的性别教育内容
二、艺术学科中的两性差异
三、高校艺术教育起点与结果中的社会性别悖论
第二节 设计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方案
一、增设高校艺术课程的社会性别内容
二、探索社会性别的一般认识与公共艺术教育
三、充实社会性别的发生认识与艺术基础教育
四、拓展社会性别的反应认识与艺术创作教育
五、完善社会性别的发展认识与艺术生存教育
第三节 高校社会性别高等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引领“不同而和”的高校艺术特色教育观
二、更新高校社会性别艺术教育实验空问
第五章 社会性别影响的高等艺术教育自觉
第一节 高等艺术教育需要效能聚焦
一、增强高等艺术教育理论引领实践的功能
二、提升高等艺术教育学反省与批判的意识
三、更新评估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成效的指标
第二节 营造共同研究高等艺术教育问题的学术部落
一、集结高等艺术教育专项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二、打造师生联合社会行动传播的学派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附录
后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