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 论冯骥才
收藏
评价
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 论冯骥才
商品编号:5064461
ISBN:9787521215618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 向云驹著
出版日期:2022-02-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K825.6-53
页数:368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9 (7.5折)
原价:¥52.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有二十年的时间,冯骥才几乎从文学界消失了。他跻身文化、民俗、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文物保护、遗产抢救、博物馆学……把文学带入了一个非文学的场域,并且改变了这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靠前性影响。 他的文学性人格和文学性思想的泛社会化,构成其文化事业和文化成就的若干重大侧面,构成一个立体的冯骥才。他用他携带的文学之光照亮了大地的遗产,照亮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自序
编 文学冯骥才
从身体人类学走向身体美学和身体哲学
晾晒木佛身上的毒霉
当文学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以后
关于民间文学数字工程二三事
序《以思想立:冯骥才研究专辑》
第二编 民艺冯骥才
非凡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方法论意义
论冯骥才的“民艺”思想
十年辛苦不寻常
五彩缤纷看民间
年文化的阅读效果
“民间自救”的壮举
我看《大树》
第三编 思想冯骥才
回应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中国问题
可贵的文化良知
论冯骥才文化自觉思想的构成与意义
思想以火花闪现的方式出场
民间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面对一个巨大的存在
第四编 冯骥才与传统村落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的后沟村范式
中国传统村落十年保护历程的观察与思考
《西塘宣言》的诞生始末及其深远影响
第五编 冯骥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
冯骥才“天大”的那些书事
研究方向和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材
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及学术方法
他是“非遗学”的首倡者
论确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
嘴巴不保护,申遗又何用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第六编 冯骥才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一手抓抢救,一手抓传承
抢救遗产必须破解两大瓶颈
“我们的节日”的现状与思考
抢救濒危,记录历史
为保护羌族文化遗产贡献智慧、贡献知识、贡献力量
我的2008年民协时间
生活实践与理论学术比翼齐飞
中法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世界性眼光
与教科文组织合作:三大难题的破解与应对
中国民间文艺六十年里的“三大战役”
中国民间文艺七十年的成就、贡献与宝贵经验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开篇力作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与冯骥才的贡献
向云驹,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曾任第八届中国作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著有《中国人文地理与生态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哲学问题及其他》《草根遗产的田野思想》《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等十余部著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中国口头文学经典丛书》等。曾获中国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文章类一等奖,诗歌获《人民文学》等主办的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杂文作品曾获人民日报奖、北京杂文奖等。系国家版权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优选个人表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