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历史发展的自然脉络,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技术工作这一方面的创新与探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向科技进军”口号的提出,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结合当时的时代追求思想的演变与体系建构,展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形成全过程,分析每个时期科学技术创新的现实意义。科技创新思想一脉相承,适应时代需要,引领时代发展,永为“生产力”。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1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产生的背景1
第二节马恩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阐释13
第三节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推动历史进步的理论阐释21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31
第一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萌发(1949-1977年)32
第二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形成(1978-2002年)42
第三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2003-2012年)52
第四节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完善(2013年以来)59
第三章论科学技术70
第一节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政策70
第二节向科学技术进军的伟大号召78
第三节工业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81
第四节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86
第四章的科技思想95
第一节科技思想的世界科技革命背景95
第二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00
第三节尊重知识和人才112
第四节科教兴国战略思想123
第五章与论科技创新135
第一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135
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实施144
第三节科技发展与经济的有机结合153
第四节走自主创新的道路161
第六章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170
第一节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171
第二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177
第三节建设世界科技强国184
第四节坚持科技创新为经济服务191
第五节科技强军的重要战略195
第六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201
第七节培育创新人才队伍205
第七章新时代科技强国的成就与前景213
第一节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213
第二节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228
参考文献239
后记247
杨莉,籍贯云南,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甘肃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与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哲学会常务理事,兰州理工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等研究项目多项,分别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2013)、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2014)、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2004)、“三等奖”(2006、2008)等荣誉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