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电场喷射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电场喷雾和电纺,两者在材料制备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电场喷雾能够产生均匀的纳米到微米级微小液滴,一般用于粉体制备和薄膜沉积。在流体黏度较大时,液体射流在解理为微小液滴前,由于溶剂挥发或温度下降等原因,黏度急剧增大,雾化过程被抑制,细小射流被保留下来,电场喷雾转化为电纺。由电纺过程直接得到细长的高分子纤维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纤维可以经后续热处理前驱体纤维材料而得到。
虽然电场喷射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发现,并开始研究其规律和可能的应用,用于先进材料制备则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主要的推动力是纳米材料研究的兴起,但是其意义和应用远不止用于纳米材料制备。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电场喷射的基本概念及目前电场喷射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暂无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就职于煤炭部某机关,任英文翻译。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市,曾为美国和加拿大注册听力康复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阵痛》《余震》《金山》《雁过藻溪》《邮购新娘》等。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
近年所获主要文学奖项:
第七届、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0、2007)
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
第一届华侨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2009)
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海外作家特别贡献奖 (2010)
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10)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就职于煤炭部某机关,任英文翻译。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市,曾为美国和加拿大注册听力康复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阵痛》《余震》《金山》《雁过藻溪》《邮购新娘》等。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近年所获主要文学奖项:第七届、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0、2007)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一届华侨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2009)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海外作家特别贡献奖 (2010)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10)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专家推荐奖(2010)2010年台湾开卷好书奖第三届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