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收藏
评价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
商品编号:1377462
ISBN:978751610753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卢福营,应小丽著
出版日期:2012-04-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D638
页数:258
册数:1
大约重量:413(g)
购买数量:
-
+
库存:77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3.23 (2.7折)
原价:¥4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地方创新:基于浙江经验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含义与特征、创新的环境:宏观背景与地方因素、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宏观背景、嵌入浙江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地方性因素、创新的动因:内在矛盾、社会需求与上级要求等。
导论
一 研究的缘由
二 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选择
(二)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上篇 总体分析
一 村民自治地方创新:含义与特征
(一)地方创新的内涵
(二)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界定
(三)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特点
二 创新的环境:宏观背景与地方因素
(一)村民自治地方创新的宏观背景
1.正在探索的村民自治制度
2.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
3.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与宏观政策的调整
(二)嵌入浙江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地方性因素
1.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能人的崛起
2.有限理性的有为政府
3.务实创新的区域文化
4.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
三创新的动因:内在矛盾、社会需求与上级要求
(一)创新的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2.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环境之间的矛盾
3.逐渐提升的服务需求与自我服务发展落后的矛盾
(二)创新生成的直接原因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2.上级政府的号召与要求
四 创新的主体:多层次结构、多元性协同
(一)创新主体的构成
(二)见识与动机:创新的启动者
(三)权力与能力:创新的领导者
(四)合作与知识:创新的组织者
1.创新组织者应当是一个具有较强合作性的团队
2.创新组织者需要具有特定的专门知识
(五)多元与协同:创新的参与者
五 创新的过程:运作环节、关联因素
(一)创新的运作环节
1.创新的提出
2.创新的生成
3.创新的实施
4.创新的总结
5.创新的推广
(二)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
1.创新主体的个人特征和组织状况
2.创新的项目特征
3.创新的环境因素
4.创新承受者的情况
六 创新的结果:绩效、影响与扩散性
(一)创新的绩效
1.创新的效果
2.创新的效率
(二)创新的社会影响
……
下篇 个案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卢福营,男,1962年出生,浙江嵊州市人,博士、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政史专业,留校任教,曾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原法政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毕业,2010年调入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工作。兼任浙江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国乡村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社科规划专家组成员,‘先后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剩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政治学教学名师,并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士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特别是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农民流动与分化、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10多项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含合著)10多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100多篇。

应小丽,女,浙江永康市人,博士、教授。200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等8项;出版专著《草根政治:农民自主行为与制度变迁》。近年在《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农村观察》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b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中国农村政治发展问题、地方政府等研究。先后入选浙江师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