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养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在解说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中医知识以及精美的穴位、运动功法图,是一部代代相传,人人都应该品读的书籍。本书力图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心理、起居、饮食、运动注意要点。读者不仅能从中看到传统节气知识,更能了解在各个节气中如何让身体顺应自然的节奏。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的共同奥秘,这不仅仅是一次自我疗愈的过程,更是一次与传统文化无限贴近的机会。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溯源 02
二十四节气中的哲学观 04
二十四节气中的阴阳变化规律 06
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生理特点 08
二十四节气中的人体病理变化特点 09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12
二十四节气的研究进展 19
参考文献 22
目 录
春季养肝
立春
立春物候 27
立春与健康 28
立春精神调摄:宜舒畅心情,确立目标 29
立春起居:宜早起、梳头、通风,不宜早减衣 31
立春饮食:多辛辣少酸味 32
立春运动:注意热身和保暖 37
立春经络调摄:合谷穴、身柱穴 39
雨水
雨水物候 44
雨水与健康 45
雨水精神调摄:宜善待变化,激发爱的能力 45
雨水起居:宜“春捂”、泡足、防高血压,不宜用冷水 47
雨水饮食:多清淡少油腻 49
雨水运动:雾天不宜户外锻炼 52
雨水经络调摄:足三里穴、太冲穴 54
惊蛰
惊蛰物候 58
惊蛰与健康 59
惊蛰精神调摄:宜培养积极情绪,享受内心快乐 59
惊蛰起居:宜直面“春困”、房事有度、制香囊,不宜剧烈运动 61
惊蛰饮食:少酸味少辣味 63
惊蛰运动:忌骤然锻炼、无氧运动 66
惊蛰经络调摄:期门穴、日月穴 68
春分
春分物候 72
春分与健康 73
春分精神调摄:宜心平气和、轻松乐观 74
春分起居:宜踏青、打扫、防范旧病,不宜多饮酒 76
春分饮食:多甘味少油腻 77
春分运动:不宜空腹、早起锻炼 80
春分经络调摄:三阴交穴、曲泉穴 82
清明
清明物候 88
清明与健康 89
清明精神调摄:宜宣泄情绪,处理创伤 90
清明起居:宜防过敏、防雨防潮、居室明亮,不宜静 92
清明饮食:多食柔肝养肝之品 93
清明运动:活动前要充分热身 96
清明经络调摄:行间穴、肝俞穴 98
谷雨
谷雨物候 102
谷雨与健康 103
谷雨精神调摄:宜“晾晒”心事,愉悦心情 103
谷雨起居:宜防感冒、补水、护关节,不宜出大汗 105
谷雨饮食:多食养脾调肝之品 106
谷雨运动:不宜激烈运动 109
谷雨经络调摄:太冲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 111
夏季养心
立夏
立夏物候 117
立夏与健康 118
立夏精神调摄:宜补养心神,奋发向上 119
立夏起居:宜勤换衣、午休、防晒,不宜损心气 121
立夏饮食:多食养护心阳之品 122
立夏运动:做好紫外线防护 125
立夏经络调摄:少海穴、心俞穴 127
小满
小满物候 131
小满与健康 132
小满精神调摄:宜静心怡神,学会坚持 132
小满起居:宜赏谷麦、防病、防心火,不宜洗冷水澡 134
小满饮食:多清淡少刺激 136
小满运动: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 139
小满经络调摄:神门穴、耳穴 141
芒种
芒种物候 145
芒种与健康 146
芒种精神调摄:宜心神安静,乐观向上 146
芒种起居:宜体验播种、合理穿衣、划舟,不宜受寒 148
芒种饮食:多清淡少油炸 150
芒种运动:避免引起运动性损伤 153
芒种经络调摄:心包经、内关穴 154
夏至
夏至物候 159
夏至与健康 160
夏至精神调摄:宜保持兴趣,静心凝神 161
夏至起居:宜补水、用檀香囊、洗温水澡,不宜贪凉 163
夏至饮食:多酸味多咸味 164
夏至运动:避免正午户外运动 167
夏至经络调摄:阴郄穴、曲泽穴 169
小暑
小暑物候 173
小暑与健康 174
小暑精神调摄:宜静心除烦,消除心理“湿气” 174
小暑起居:宜防中暑、晨练、防心脏病,不宜久坐木椅 177
小暑饮食:多清淡少油腻 179
小暑运动:预防中暑 182
小暑经络调摄:膀胱经、厥阴俞 184
大暑
大暑物候 188
大暑与健康 189
大暑精神调摄:宜静心安神,预防“情绪中暑” 189
大暑起居:宜防暴晒、赏荷、 赏萤火虫,不宜夜露宿 192
大暑饮食:多清淡多苦味 193
大暑运动:选择早晨或傍晚运动 196
大暑经络调摄:曲池穴、气海穴、建里穴 198
秋季养肺
立秋
立秋物候 205
立秋与健康 206
立秋精神调摄:宜精神内守,淡泊宁静 206
立秋起居:宜“贴膘”、早睡早起,不宜频洗澡 209
立秋饮食:多吃补气养阴之品 210
立秋运动:注意温度骤降 214
立秋经络调摄:太渊穴、鱼际穴 215
处暑
处暑物候 219
处暑与健康 220
处暑精神调摄:宜收敛神志,安静性情 220
处暑起居:宜赏秋景、防病、缓解秋乏,不宜贪凉 222
处暑饮食:多吃健脾利湿之品 224
处暑运动:选择早晨和傍晚运动 227
处暑经络调摄:大陵穴、胃俞穴 229
白露
白露物候 233
白露与健康 234
白露精神调摄:宜收敛神气,经营情感关系 234
白露起居:宜防秋燥、登高远望、腹式呼吸,不宜“露身” 236
白露饮食:多吃润燥滋阴之品 238
白露运动:不宜露身以防受寒 242
白露经络调摄:经渠穴、尺泽穴 243
秋分
秋分物候 247
秋分与健康 248
秋分精神调摄:宜情绪乐观,总结规划 248
秋分起居:宜合理秋冻、团圆赏月、赏菊,不宜“背”“心”凉 251
秋分饮食:多吃温性润燥之品 253
秋分运动:补充水分、防过敏 256
秋分经络调摄:中府穴、肺俞穴 258
寒露
寒露物候 263
寒露与健康 264
寒露精神调摄:宜宣泄情绪,学会放下 264
寒露起居:宜小心凉燥、饮吉祥酒、滋润肌表,不宜憋夜尿 266
寒露饮食:多甘淡多滋润 268
寒露运动:运动中做好保暖 272
寒露经络调摄:手三里穴、大椎穴 273
霜降
霜降物候 278
霜降与健康 279
霜降精神调摄:宜心境开阔,以消秋愁 279
霜降起居:宜饮红茶、赏枫叶、欢度重阳,不宜用暖风 282
霜降饮食:少生冷多健脾 285
霜降运动:备姜糖水袪寒 288
霜降经络调摄:太白穴、商丘穴 289
冬季养肾
立冬
立冬物候 295
立冬与健康 296
立冬精神调摄:宜保持低调,积蓄能量 296
立冬起居:宜保证睡眠、空气流通、足部保暖,不宜盲目补 299
立冬饮食:多吃滋阴潜阳之品 301
立冬运动:保证空气湿度舒适 305
立冬经络调摄:肾俞穴、大椎穴 306
小雪
小雪物候 310
小雪与健康 311
小雪精神调摄:宜提升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 311
小雪起居:宜穿衣得当、行日光浴、食腊肉糍粑,不宜室温高 314
小雪饮食:多吃温补益肾之品 316
小雪运动:注意路面湿滑 319
小雪经络调摄:太溪穴、关元穴 320
大雪
大雪物候 325
大雪与健康 326
大雪精神调摄:宜自省与重建 326
大雪起居:宜雪中欢畅、防摔、保湿防燥,不宜和衣睡 329
大雪饮食:多吃益气补血之品 331
大雪运动:不宜出汗过多 335
大雪经络调摄:命门穴、照海穴、巨阙穴、劳宫穴 336
冬至
冬至物候 341
冬至与健康 342
冬至精神调摄:宜疗愈亲情关系 342
冬至起居:宜食饺子、饮冬酿酒、赏腊梅,不宜过食辛辣 345
冬至饮食:多滋补之品 347
冬至运动:防止拉伤、冻伤 350
冬至经络调摄:涌泉穴、少府穴 352
小寒
小寒物候 355
小寒与健康 356
小寒精神调摄:宜破除执念,让内心充满温暖 356
小寒起居:宜戴口罩、行三九灸、食糯米饭,不宜靠墙睡 359
小寒饮食:少黏硬少生冷 361
小寒运动:保证身体能量充足 364
小寒经络调摄:脾俞穴、水分穴、命门穴 366
大寒
大寒物候 370
大寒与健康 371
大寒精神调摄:宜放松身心,控制情绪 371
大寒起居:宜赏冰灯、防冻伤、防血管病,不宜早晚外出 374
大寒饮食:多温热少燥热 376
大寒运动:不能过早脱去棉衣 379
大寒经络调摄:足底肺、脾、肾反射区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