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有教无类: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行动研究
收藏
评价
有教无类: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行动研究
商品编号:4754017
ISBN:978752019329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吴兆丰著
出版日期:2022-0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D691.2
页数:374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9.98 (5.1折)
原价:¥9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随着君臣悬隔和宦官占据政治结构与权力运作的关键位置,明代中后期士人认识到宦官的显著政治角色,将影响皇帝的希望寄托在教化很能接近皇帝的宦官身上。本书从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教习机制、宦官教化用书编纂、镇守中官德政塑造等方面,论析中晚明士人教化宦官的具体行动与政治意义。由本书研究可见,明代中后期士人“得君行道”的理想并未衰退,经世之学并不因君权高涨与**流行而无所表现;士人与宦官在政治文化中存在着遮而不显、隐而不彰的良性互动并日趋同一。这将为明代经世思想史和宫廷政治史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
绪论
章 以“攻宦”为名:明成化年间名臣王恕的政治形塑
节 “攻宦”与王恕名节的建立
第二节 “攻宦”与王恕“格君”的努力
第三节 成化末王恕的政治形塑与可能用意
小结
第二章 《大学衍义》宦官历史书写及其在明代的反应
节 《大学衍义》宦官历史书写
第二节 明代中前期的反应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的调适与修正
小结
第三章 “化宦”:明中期士大夫对宦官的新认知与行动
节 “化宦”成因
第二节 “化宦”言论与思考
第三节 “著述”与“化宦”行动
第四节 内书堂之制与“化宦”施行
小结
第四章 中晚明士大夫教化宦官“运动”:以内书堂为中心
节 中晚明:作为“化宦”平台的内书堂
第二节 多彩与同趋:内书堂“化宦”实践
第三节 官定与挑战:内书堂“化宦”读本迭见
小结
第五章 明儒王畿所撰“化宦”书《中鉴录》的流传、编刊与内容特色
节 《中鉴录》的流传、影响及其版本问题
第二节 《中鉴录》编纂过程与王畿推广努力
第三节 太监孙隆、刘成:《中鉴录》的初刊与复梓
第四节 《中鉴录》的内容特色
小结
第六章 晚明宦官史鉴书籍的编纂与宦官历史教育
节 内书堂与宦官历史教育的展开
第二节 善恶并呈类史鉴书籍与宦官历史教育
第三节 集合总成类史鉴书籍与宦官历史教育
小结
第七章 模范与教化:循吏文化与明中后期镇守中官善政塑造
节 明中期镇守中官模范的确立与塑造
第二节 正德年间镇守中官刘璩的德政塑造
第三节 实政纪、生祠与万历年间矿监税使德政教化
小结
结语
附录
一 新辑明代宦官诗二十六首
二 新辑明代宦官作序跋文十一篇
三 丘溶《世史正纲》中的宦官条目评论与按语
四 张元忭《内馆训言》
五 孙隆《进陈善图表》
六 《陈善图册》内容条目
七 《御世仁风》序跋、卷次目录
八 《御世仁风》征引书籍
九 王畿《中鉴录·中鉴答问》
十 王畿《中鉴录》按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吴兆丰,男,1983年生,安徽庐江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教于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香港孔子学院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兼任协理研究员。2014年赴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明代政治文化与思想文化史。在《史林》、《中国典籍与文化》、《历史教学》、《汉学研究》、《明代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境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2019年获武汉大学本科生教学业绩奖。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