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萌芽》杂志社联合国内七所知名高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大赛不仅促使《萌芽》杂志完成了自身的转型,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80后写作的关注。80后写作由此浮出水面。2004年,春树、韩寒、满舟、李扬等作为中国80后的代表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亚洲版。本书以《萌芽》作者群为主要讨论对象,并将1999年至2004年间的《萌芽》杂志视为这些写作者当下写作的前史。借助对这一时期杂志和作者的同期创作进行深入解读,试图呈现80后写作的症候,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在反思的基础上,为当下80后写作的困境寻找出路。
导论
章 《萌芽》作者群的形成
节 《萌芽》杂志改版与80后作者的登场
第二节 《萌芽》杂志运作下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第二章 《萌芽》作者群的写作症候
节 悬置的青春
第二节 失效的抚慰
第三节 自我卑贱化
第三章 对比中的《萌芽》作者群
节 “文本盗猎者”:纵向对比中的《萌芽》作者群
第二节 我们80后:横向对比中的《萌芽》作者群
第四章 《萌芽》作者群写作现状
节 韩寒、郭敬明:回归主流
第二节 张悦然、周嘉宁:这一代人的孤独症
第三节 颜歌:“平乐镇”寓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蔡郁婉,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术评论》杂志编辑。已在《文艺报》《艺术评论》《山花》等报纸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影视、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