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第22辑)》于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辑,开创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研究外国哲学的新学风、新传统,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经与商务印书馆商议,从第十五辑开始,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负责承担《外国哲学(第22辑)》的组稿、编辑工作。
\n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国哲学(第22辑)》稿件的学术水准,我们采取了国际学术刊物通行的“双盲”审稿制度。除了继续发表对外国哲学历史和经典的诠释性论文外,本刊将特别注重发表史论结合、批判性评论、中外哲学比较等方面的佳作。我们衷心希望全国同仁鼎力襄助,不吝赐稿,把《外国哲学(第22辑)》办成群贤毕至、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
《外国哲学》改版说明
\n学术批评
\n王路康德的“‘是’不是谓词”之说
\n刘哲 在西方哲学具体问题视域下反思bein9概念——王路老师的雄心与背叛
\nBEING问题研讨会——王路教授新书《读不懂的西方哲学》争鸣
\n宗教哲学
\n徐龙飞 爱:究竟是情感还是价值?——试析基督宗教
\n经典文本中爱的概念
\n姚卫群 印度佛教的历史发展及论述的主要问题
\n欧陆哲学
\n王玉峰 实体与样式:对斯宾诺莎哲学的一种思考
\n叶闯 弗雷格的涵义与语言的意义
\n吴增定 政治与宗教——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研究
\n青年之窗
\n臧勇 罗素对内在关系说的批判
\n庞培培 现象的客观性之基础——论萨特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批评
\n新书点评
\n刘哲 别了!海德格尔:法国哲学视角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