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册的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中系统论述了片区的自然环境、中药资源特点、扶贫工作的特点、化肥农药使用特点和要求、病虫害防治、主要品种市场变化分析、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各论包含了适宜本片区种植的大宗中药材15-20种,具体讲述了该品种的植物来源、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采收加工、药典标准等内容。本套丛书是对于我国长期以来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中药材生产加工适宜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传播和发扬。丛书的出版既有利于促进片区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提升,有利于提升中药材的生产方式,更有助于中药材产业扶贫对象的“减贫摘帽”
《乌蒙山区中药材生产加工适宜技术》无目录
农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农业农村部中药材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中药农业科研与教学,并重点围绕天麻、菊花、蕲艾、半夏、射干、三七、重楼等道地药材开展资源评价与生态种植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省基金、省攻关等20余项科研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湖北省黄冈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已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20余项(授权18项),制订中药材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30项,地方标准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