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生物质炭科技与工程
收藏
评价
生物质炭科技与工程
商品编号:4569628
ISBN:978703070077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 单胜道//潘根兴
出版日期:2021-11-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TK62
页数:399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6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00.8 (6折)
原价:¥16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围绕生物质炭基础研究、工程开发和生产应用的三个领域,系统介绍生物质炭化工艺与装备、生物质炭性质与功能,以及生物质炭在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修复和固碳减排应用等方面内容,分析讨论生物质炭的环境效应和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以期对生物质炭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适于高校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对从事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相关工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政府部门管理决策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言
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生物质炭化设备
2.1 生物质炭化设备概述
2.2 生物质热解炭化设备
2.2.1 固定床热解炭化设备
2.2.2 移动床热解炭化设备
2.2.3 流化床热解炭化设备
2.3 生物质水热炭化设备
2.4 工业化热解炭化设备的设计与运行
2.4.1 进料及烘干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2.4.2 炭化及热解气回用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2.4.3 污水及尾气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2.4.4 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2.5 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价
2.5.1 生物质炭化设备的产品质控
2.5.2 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安全保障
2.5.3 生物质炭化设备的环境影响评价
2.5.4 生物质炭化设备的污染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3章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组分变化
3.1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
3.1.1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有机物的组成与变化
3.1.2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影响有机组分的变化因素
3.1.3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多环芳烃的产生与控制
3.2 生物质炭表面可溶性有机物的化学组分与生物活性
3.3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变化
3.3.1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氮、磷、钾元素的变化
3.3.2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3.3.3 金属盐及矿质元素对生物质炭性质的影响
3.3.4 生物质炭表面可溶性无机组分与生物活性
3.4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变化
3.4.1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全量的变化
3.4.2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的变化
3.4.3 重金属污染废弃生物质热解炭化
3.5 生物质炭化过程中纳米颗粒的形成与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与分类评价
4.1 生物质炭的物理特性与改性
4.1.1 生物质炭的物理特性
4.1.2 生物质炭的物理改性与强化
4.2 生物质炭的化学特性与改性
4.2.1 生物质炭的化学特性
4.2.2 生物质炭的化学改性与强化
4.3 生物质炭的质量评价与分类
4.3.1 生物质炭的质量评价
4.3.2 生物质炭的分类与标准
4.4 生物质炭的特性与标准数据库
4.4.1 生物质炭的特性数据库
4.4.2 生物质炭的标准数据库
参考文献
第5章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稳定性和潜在生态风险
5.1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物理分解
5.1.1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碎片化和胶体形成过程
5.1.2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胶体团聚过程
5.1.3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胶体迁移过程
5.2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化学分解
5.2.1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溶解过程
5.2.2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化学氧化过程
5.2.3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光化学分解过程
5.3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生物分解
5.3.1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微生物分解过程
5.3.2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动物分解过程
5.3.3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植物分解过程
5.4 环境中生物质炭的潜在生态风险
5.4.1 生物质炭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
5.4.2 生物质炭中多环芳烃的潜在生态风险
5.4.3 生物质炭中持久性自由基的潜在生态风险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质炭在土壤培肥中的应用
6.1 土壤培肥概述
6.1.1 国内外土壤培肥研究进展
6.1.2 生物质炭土壤培肥原理
6.2 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
6.2.1 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6.2.2 生物质炭对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影响
6.2.3 生物质炭对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作用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6.3 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评价
6.3.1 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6.3.2 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6.3.3 生物质炭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
6.3.4 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淋溶的影响
6.4 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6.4.1 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6.4.2 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4.3 生物质炭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6.5 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品质提升效应
6.5.1 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6.5.2 生物质炭对小麦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6.5.3 生物质炭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6.5.4 生物质炭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5.5 生物质炭培肥土壤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第7章 生物质炭在盐碱地及酸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7.1 盐碱化土壤改良
7.1.1 盐碱地成因及类型
7.1.2 盐碱化土壤改良技术现状
7.2 生物质炭改良盐碱化土壤
7.2.1 生物质炭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7.2.2 生物质炭对盐碱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7.2.3 生物质炭对盐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7.3 酸性土壤改良
7.3.1 酸性土壤成因及类型
7.3.2 酸化土壤改良现状
7.4 生物质炭改良酸化土壤
7.4.1 生物质炭对酸化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7.4.2 生物质炭对酸
单胜道,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废弃生物质炭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土环境修复等。先后主持国家高技术“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靠前科技合作欧盟专项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近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4项。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