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撒丁岛的巴鲁内依镇,高贵的德凯尔基家族由于几代人欠下的债务而逐渐没落,败家子帕乌鲁的挥霍更是让这个家族债台高筑,连房产和牧场也被抵押。寄住在德凯尔基家的祖阿大叔因嫉妒帕乌鲁与女仆安内莎的私情,不愿出资援助。安内莎从小被德凯尔基家收养,深爱着帕乌鲁和她的恩人们,所以对祖阿大叔深恶痛绝。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安内莎用被子闷死了患气喘病的祖阿大叔。警方很终认定祖阿大叔死于气喘病发作。安内莎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其良心不安,又得知祖阿大叔后来表示愿意为德凯尔基家族赎回房产和牧场,更是深感愧疚,所以选择了离开,以寻求心灵上的安宁。多年后,当她了解到恩人家的窘困,又重新回到他们身边。安内莎的一生与德凯尔基家结下了不解之缘,“犹如常青藤一样,一旦攀缘在墙头上,就不再脱落,一直到藤条枝叶干枯为止”。
?目录
001 /译本序
常青藤
003 /章
024 /第二章
046 /第三章
072 /第四章
093 /第五章
119 /第六章
146 /第七章
169 /第八章
193 /第九章
213 /第十章
225 /第十一章
附 录
233 /授奖词/亨里克·许克
241 /黛莱达生平与创作年表
格拉齐娅·黛莱达(Grazia Deledda,1871—1936)意大利有名女作家,于1926年凭作品《邪恶之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目前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她善于以细腻抒情的笔触描绘萨丁岛的风土人情,人物刻画生动,文笔凄丽沉婉,赢得各国读者的爱戴和欢迎。黛莱达一生勤奋笔耕,著作等身,在诗歌、戏剧领域也显示了难能可贵的才华。另著有《撒丁岛的精华》《常青藤》《风中芦苇》《柯西玛》《母亲》等。译者:沈萼梅(1940— ),有名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1958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0年至1962年被派往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代培。曾赴意大利语言学院、罗马大学、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进修。2011年1月18日,因其对中国意大利语教育事业以及意大利文学翻译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爵士勋章”。主要译作有《玫瑰的名字》《无辜者》《罗马女人》《常青藤》《索菲亚·罗兰》等。2011年,《玫瑰的名字》中译本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年度很好翻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