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新农村社会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课题成果,由包晓光教授主编。本著聚焦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来首都城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中心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首都在新型城镇化、京津冀一体化历史进程中,世界城市建设与文化生态资源保护、首都城乡结合部文化生态、首都城市文化特色管理、首都社区文化建设、首都新型城镇化与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休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语境下京-张文化共享模式、京津冀城市群文化与艺术园区发展模式等问题,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近年来首都文化建设几个重要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著紧跟时代脉搏,思考首都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几个问题(代序)
上编货币、文化空间与人
第一章西美尔视野中的都市与货币经济
一西美尔与社会学
二西美尔的都市理论
三西美尔的货币理论
四都市与货币的产物:时尚
第二章空问视角下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重塑
一文化空间与历史文化街区
二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实剖析
三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溯源
四以什刹海地区为对象的历史文化街区探析
五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未来图景
第三章首都功能核心区名人故居文化生态与文化创意模式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名人故居概述
二首都功能核心区名人故居文化生态建设与文化发展模式
三首都功能核心区名人故居文化创意模式构建探析
第四章“体验经济”视域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型集聚区消费问题研究
一体验经济与消费体验
二体验经济视域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型集聚区的消费体验
三北京宋庄画家村消费体验研究
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型集聚区的发展策略
下编文化服务、互联网创意与人
第五章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概述
二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意元素
三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四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第六章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一一组概念: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二从需求侧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实现方式
三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探索
四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
五以数字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与前景
第七章艺术类博物馆审美教育经验探究——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
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审美教育活动现状
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审美教育活动的优势与问题
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审美教育活动的启示
第八章中国网络院线价值链分析——以“爱奇艺”为例
一网络院线概述与价值链分析
二“爱奇艺”网络院线价值链分析
三中国网络院线价值链发展困境
四中国网络院线价值增值的提升路径与制度保障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