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中国民族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论文基础上精心辑选而成,分为“主题演讲”“博物馆与文化政治”“博物馆叙事:价值、逻辑、策略”“历史、认同与博物馆”“生态、社区、地方性知识”“物、非物:阐释与表达”六个部分。论文从人类学视野出发,覆盖了博物馆业务诸方面,触及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沿地带和热点问题,显示出博物馆人类学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可以延伸出来的丰富深邃的观察视角。上述研究成果力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联,促进学术与实操的相触,既引导博物馆人类学从当代中国民族类博物馆业务操作实践的具体案例中汲取学术研究的动力,也引导民族类博物馆从相关理论成果中获取推动自身发展的良好工具和营养剂。
本书可供博物馆人类学、文博界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主题演讲
博物馆人类学的根基
显与隐——文化展示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化展示
批判遗产研究与批判博物馆学研究再思:学术思想渊源与学术动向分析
博物馆与文化政治
关系主义博物馆学:缘起、立场与困境
博物馆叙事:价值、逻辑、策略
“物”“人”关系的展示学重构:博物馆人类学的方法与实践
创意、关怀与改变——理解中国博物馆展陈中的文化创新
博物馆展示民族身份:从理论诉求到展览实践
博物馆作为接触区:异文化与跨领域的展示叙事
宗教艺术题材展览的叙事策略与价值诠释——以“天梯山石窟专题展”为例
展览的释展系统构建——以馆藏“洋人远航大碗”为例
历史、认同与博物馆
移民、族群与国家:新加坡华人主题博物馆的建构与想象
基于在地社区的少数族裔博物馆建设及展览实践——以三所华裔美国人博物馆为例
生态、社区、地方性知识
作为模糊地带的大鲍岛:一个历史街区的发展、规划与叙事
作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法论的博物馆现象研究——以腾冲和顺古镇为例
关于威海海草房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物、非物:阐释与表达
物质文化的多元表达——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在英国的收藏与展示
人类学视角下的女性文化遗产——石寨山青铜器扣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