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近代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1881年获得医学学位。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在法国一个精神病诊所行医,后来个人开业治疗神经病,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1895年他的第一部论著《歇斯底里的研究》出版;1900年第二部论著《梦的解析》问世,这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1902年他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称为“周三学会”。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国做了一系列演讲,当时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 弗洛伊德有六个孩子,晚年患了口腔癌。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是犹太人,被迫以八十二岁高龄逃往伦敦,翌年在那里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当然不是心理学的鼻祖。
第一篇 勤勉自信的少年
出身于犹太商人家庭
立志于自然科学研究
上维也纳大学
第二篇 涉足精神病研究
与玛莎订婚
接触精神病理学
师从精神病名医沙考
个人开诊所
“安娜”病例的治疗
《论失语症》的发表
第三篇 开拓精神分析理论
《歇斯底里的研究》出版
《梦的解析》出版
第一个大错误
“恋母情结”理论
用旅游调剂生活
“走后门”当上副教授
组织“周三学会”
《性学三论》出版
结识卡尔·荣格
第四篇 捍卫理论的斗争
在美国克勒克大学的演讲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成立
和阿德勒等人的矛盾
与卡尔·荣格决裂
第五篇 精神分析学的广泛应用
拓展精神分析领域
一战使精神分析声誉大增
一战后精神分析广受关注
“死亡本能说”的提出
第六篇 与死神的搏斗
承受口腔癌的折磨
坚守工作阵地
国际地位日趋升高
受到德国纳粹的威胁
流亡英国伦敦
安静地去世
附录 弗洛伊德年表
傅德岷,生于1937年,四川省崇州市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散文理论家,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重庆市(直辖后)首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