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急遽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感到更加迷茫,知识似乎与信息成了同义词。人们疯狂吸收信息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失落。何谓知识?知识与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思索这些问题,对于重拾我们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海德格尔是认可的二十世纪很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存在论影响了二十世纪及其后哲学的走向。书稿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知识实践论,阐发了其与古代认识论——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之间的关联,其对近代知识论的革命,其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进而探索了从海德格尔的角度出发,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关系。从而从哲学的角度阐发了知识的内涵,探讨了其对人类主体性确立的深刻意义。
导言
篇 认知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
章 笛卡尔的观念论
节 知识的根基与怀疑
第二节 自我的存在
第三节 真理的根基
第四节 自我作为思维物
第二章 赖尔与图根特哈特论认知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
节 赖尔论知道什么与知道如何
第二节 图根特哈特论实践性知识
第三章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论知识
节 知识与理念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性知识与认知性知识的区分
第二篇 海德格尔早期思想形成史
第四章 海德格尔的哲学起点
节 哲学与世界观
第二节 元科学与解释学循环
第三节 外部世界的实在性问题和世界问题
第四节 解释学直观作为元科学的方法
第五章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
节 胡塞尔与现象学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
第三节 形式显示
第四节 现象学概念
第六章 海德格尔的解释学
节 何为“解释学”
第二节 实际性解释学
第三节 解释学与基础存在论
第四节 作为先验哲学的基础存在论
第七章 解构亚里士多德
节 逻各斯与真理
第二节 揭露真理的方式与实践性知识
第三篇 《存在与时间》中的实践知识论
第八章 生存、实践与知识
节 生存与实践
第二节 视见与实践性知识
第九章 生活世界
节 对笛卡尔世界概念的批判
第二节 世界与世界性
第三节 生活世界
第十章 实践性知识与生存论结构
节 生存论结构
第二节 置身性与情绪
第三节 理解
第四节 言语
第十一章 从解释到常言
节 解释与实践性知识
第二节 命题与常言
第十二章 作为被发现性与揭示性的真理
节 《逻辑研究》中的真理理论
第二节 被发现性与命题真理
第三节 揭示性与先验真理
第十三章 此在与自我
节 近代哲学中探讨自我问题的三大路径
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于笛卡尔与康德自我理论的批评
第三节 此在的日常性与非本真性
第四节 此在的本真性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后记
陈勇,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海德格尔)与近代哲学(笛卡尔、康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海德格尔的实践知识论研究”等,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版译著《真理时间与自由》(人民出版社2016年),并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哲学分析》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