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驻的师魂》收录了谢孟教授创作的小说、散文、评论和学术论文等约三十多篇,他虽年逾八旬,依然满怀激情、笔耕不辍,将创作视为世间好看妙的事情。他迎着风,沐着雨,一如既往地在创作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追求!
在这部自选集中,小说篇目虽不多,但谋篇布局力求曲折别致。作者围绕不同立意而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突出故事精彩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散文篇异彩纷呈,没有一点儿虚构,源于真实的生活。每一篇都行文灵活,声情并茂,个性化鲜明,精神内涵深蕴其中;评论篇是谢孟对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的探讨与研究,看似板着面孔说话,实则深藏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出他对教育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术篇属于作者的专业范畴——中国古典文学,摘选了作者著作中的冰山一角,目的是传播中国古典文化,让经典永续流传。
自序
小说篇
小飞飞的梦
远去的陶棨
笑声,在理发馆里
谋职
赴宴
阿慢的故事
散文篇
永驻的师魂
绞刑架下的凝思
别样的快乐
跨越时空的旋律
站在亲人墓前
云顶寨:一个消失了的神话
妻子的三部曲
日本友人的尊师
痒的欺骗
石舫兮,归来
学历与学力
画蛋的启示
平等和谐的爱与教
王力:承先启后的汉语言学大师
香江走笔
我国古代体育运动拾零
评论篇
世界教育的现在及其将来
中国教育的现在及其将来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认识
大家都来关心幼儿教育
艺术欣赏与人生修养
学术篇
苏轼的词风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王维山水诗的画意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中唐对牡丹颜色厚此薄彼
秀句天成情思绵邈
《兰亭集序》讲析
杜甫在华州的“诗兴”
政治功利与白居易新乐府
后记
谢孟,男,教授,1940年生于四川,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先任教于中学;后调至国家教育部独立创办中国教育学会会刊;1981年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为国家开放大学)参与创办文科,并任前文法部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兼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教学组成员、远距离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谢孟除主持全国电大系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还与北京大学美学教授杨辛先生共同主编教材《艺术赏析概要》(中央电大出版社),后经修改和补充,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高校美育教材《艺术欣赏教程》,其第2版被评审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重量规划教材。
此后十余年中,谢孟除编写《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等多种电大教材;还
发表了《杜甫在华洲的“诗兴”——兼评郭沫若同志<李白与杜甫>》(《文学评
论丛刊》)、《世界教育的现在及其将来》(《百科知识》)等关于文学、教育、
语言、写作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和专著《跬步集》《现代教育论集》,并相
继被《新华文摘》等报刊转载。其中《中国远距离教学教材总体设计的构想》一
文的英译在澳大利亚发表后,该文被国外同行称为“破除了他们‘亚洲人不懂教
材设计的研究’的歧视想法”。
香港回归前,谢孟有幸参加了由香港中文大学特邀大陆和台湾地区学者共同编写
的专在海外发行的《中国文学古典精华》一书的撰稿和统稿工作;退休后,用七
年时间,主持了“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选题《中国文化专题讲座》(共
25讲)的建设,该讲座被有名学者乐黛云誉为“传世之作”。该讲座首讲《汉字
与中国文化》荣获全国教育很好音像制品一等奖,还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
并列为国家音像制品奖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