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农村,农民城市化,乡村干部职业化,传统农村迈向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大量资源下乡,伴随而来的监督下乡,服务下乡。作者通过田野的调查,学者的思考,用直白的文风,典型的案例,全面呈现了乡村治理四十多年的变迁,肯定了乡村治理好的经验做法,也对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障国家资源在乡村有效落地,如何提高乡村干部治理能力和积极性,如何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全书围绕乡村治理现象、基层党建与乡村干部、基层服务与运动治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问题,全景式地呈现了当代乡村治理的时代画卷。
"         
         
             
             目录		
一		
基层治理现象	
村级治理的四种类型002
	村级治理正规化及问题 009
	基层治理需要有自主权016
	监督下乡 019
	小寨乡的消极治理022
	社会动员的不同模式026
	珠三角地区贿选为何减少了 033
	乡村治理四十年的变迁 039
	基层治理内卷化045
	国家与农民对接的三种方式048
	县级治理的灵魂 051
	基层治理的三重境界 054
	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057
	合村并组的治村逻辑 063
	督查下乡的疆与界067
二
基层党建  乡村干部与机构
 党建领航与村庄善治 074
 山东招远党建示范区 078
“党总支”为什么有效 085
 基层“中坚干部”096
 村干部职业化弊大于利 101
 谁能当村干部 104
 乡镇干部为什么会这么忙 110
 联村干部与驻村指导员 112
 乡镇干部职务晋升规律 120
 村干部权力的边界 126
 村支书的大田梦 132
 乡镇机构与民政工作 135
“以钱养事”改革回头看 148
三  
基层服务与运动治理	153
 乡村办案 154
 甘县的信访  157
 东莞农民的上访  163
 市民热线服务是一门治理艺术  168
 政治形势、信访治理与矛盾控制 174
“城管革命”进农村  180
  基层治理中的“游击战”185
 运动治理为什么有效 188
 基层精准治理不可能定律 194
 基层治理中的小概率事件 197
四
扶贫与乡村振兴
从开发扶贫到精准扶贫 202
 贫困户的动态调整 205
 大数据比对与农村低保 210
 产业扶贫存在的风险 213
 易地扶贫搬迁实例 218
 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 230
 当前村级治理应当做什么 234
 农民收入断裂带 238
 撬动村级治理的支点 242
 当前村庄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245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超越历史阶段 250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十点思考 254         
         
             
             贺雪峰: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湖北省深改组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在城乡治理、农业政策、乡村经济、土地制度、社会政策、乡村文化、社会理论、基层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出版大量著述。是“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新乡土中国》《村治的逻辑》《地权的逻辑》《治村》《南北中国》《很后一公里村庄》《大国之基》《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