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目前诸子百家的思想、科学和学术成就,具有集大成的突出特点,是中华文明很重要的文化源头和文化遗产。“诸子百家普及丛书”根据《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列十家学派而编纂,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各自独立成册,共十本书,由有名学者王志民教授担任总编纂,对各学派素有研究的有名专家学者分工撰写,是一套普及性、通俗性的学术大众书。
本丛书的整体特点是,非常不错学者写小书,融知识性、非常不错性、通俗性、趣味性和普及性于一体;以通俗书面语为主撰写;疑难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力求图文并茂;充分吸收近期新研究成果;以生动故事表述思想,以浅近语言阐述哲理;既适合国人阅读欣赏,又适宜向海外(翻译)推介,传播弘扬中华很好传统文化。
本丛书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稷下学派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研究”的成果,也是“山东省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成果。
诸子十家突出的亮点和特点,概括如下:
《儒家》――尊道明德,崇礼守仁,修齐治平,天下大同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学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追求。本书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置于中华文明的广阔背景中,对孔子思想“集大成”的特征、原始儒学的德性色彩、儒学由“德性”向“威权”的转变、儒家与释道两家的分歧与融合等问题进行正本清源的阐释,传承中国儒学的真精神。
《道家》――尊道贵德,虚怀天下,无为而无不为
本书以浅显的笔墨,全面系统地描述道家的起源,学术思想,老庄道家和黄老道家的主要特征,汉初黄老道家的政治实践,魏晋玄学对于道家的发展和创新。从道家到道教的基本轨迹,阐述道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以及现实意义。
《阴阳家》――阴阳五行,中国古人的思想律和世界观
本书对阴阳家进行了简明、通俗和系统地论述,力求大众化和学术性相统一,内容和观点立足于严谨的史料和科学的态度,主要内容包括阴阳家的渊源、创始、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历史影响。
《法家》――法与时转,立公去私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君主立法应遵循道理、顺应时代、依据人情、考量民力,还要权衡利弊得失;国家执法要公正无私,信赏必罚。法家认为人性好利,主张以赏罚引导人的求利行为。法家认为历史处于变化之中,治理国家应因时而变。虽然法家所讲的“法治”与现代“法治”有所不同,但他们思想也包含并契合现代法治的很多积极元素。
《名家》――析辞言物,察类辩名,“奇辞怪说”的哲学家
先秦的名家考察名与实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类名之实,这与希腊哲学类似。但中国的名实问题,关系到古汉语的语义及其描述世界的方式,而名家、墨家所确定的类名之实,是某种特别的“类”或“指”,不能以西方的世界观进行解读。名家独树一帜的名实观,可解释名家的“奇辞怪说”,和它所支撑的思维和论辩方式,它在一些地方超出了西方逻辑学的表达,值得我们探究。
《墨家》――劳动神圣,科学人文
墨子论证“兼爱”等论题,阐发了积极进步的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理念。《墨经》是中国古代微型的百科全书,总结了丰富的中国古代科学人文成果。墨家自然与人文科学的深湛义理,与世界优选科学文化联通互鉴,是人类宝贵的知识遗产。传承墨学精华,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靠前化。
《纵横家》――智勇善谋,立志做大事的外交家群体
纵横家擅长合纵连横之术,是战国时期活跃于各国政治舞台的谋士群体,他们足智、多谋、善辩。纵横家是不愿坐而论道,立志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是中国五千年中很早、很特殊、很重实践的职业外交家。纵横家能够顺应时势、与时俱进、积极入世、以智治国,他们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共同推进了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杂家》――兼容并包,统合百家,治道一统
杂家是先秦诸子十家之一。杂家的鲜明特征,一是兼容并包、综合百家,二是以王治为主旨的治道思想。杂家融会贯通百家思想,综合认知学术发展规律,总结传承先秦文化,探寻救世之弊的治道方略,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基本路向。“兼儒墨,合名法”之兼容并包的杂家精神,体现着综合创新的学术思想,而“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之“王治”治道宗旨,彰显着杂家的使命担当。中华很好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与同化力,与杂家精神有着深厚的渊源。
《农家》――农为政本,食为民天
本书系统地论述中国上古时期农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农家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同时系统介绍了战国之后农家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本书是认知农家及其思想在中国农耕社会中重要作用的重要著作,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读本。
《小说家》――小道可观,舍短取长
本书系统地书写了先秦以来小说和小说家的起源及其特点、小说和小说家的发展演变、小说和小说家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对比了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的异同。本书是理解具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小说家、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重要读本。
《儒家》
导 言 儒学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
章 儒学的深厚渊源
第二章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第三章 孔门弟子传承儒学
第四章 继往开来的亚圣孟子
第五章 作为儒家别宗的荀子
第六章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第七章 “三教之争”中的儒家
第八章 理学时代的儒家思想
第九章 儒学在近代的坎坷命运
结 语 大力弘扬中国儒学真精神
后 记
《道家》
导 言 道家: 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
章 道家的先驱
第二章 道家的创始——老子
第三章 道家的发展——老庄学派
第四章 道家的发展——黄老学派
第五章 道家与玄学
第六章 道家与道教
第七章 道家与中国文化
结 语 老子为何骑牛而行
后 记
《阴阳家》
导 言 阴阳家——中国人的思想律
章 阴阳家的学派概况
第二章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
第三章 阴阳家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阴阳家的历史影响
后 记
《法家》
导言 法家——中国传统法治模式的塑造者
章 法家的先驱——管仲与子产
第二章 前期法家——李悝、吴起、申不害、慎到
第三章 前期法家——商鞅
第四章 刑德并用、礼法兼容的齐法家——《管子》
第五章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第六章 法家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后 记
《名家》
导 言 名家:“奇辞怪说”背后的辩者和哲学家
章 名家概说
第二章 名实问题
第三章 名墨世界的构建
第四章 名家文本解读
后 记
《墨家》
导 言 墨家——诸子争鸣的“显学”
章 墨子创论,后世启迪
第二章 微型百科,自然探秘
第三章 科学哲学,普遍真理
第四章 《墨经》逻辑,思维技艺
参考文献
后 记
《纵横家》
导 言 纵横家——舌战天下的外交家
章 战国形势与纵横家的产生
第二章 纵横家先驱:鬼谷子
第三章 合纵大师:苏秦
第四章 连横之长:张仪
第五章 苏代与其他纵横家
第六章 纵横家之遗风:秦汉游士
结 语
后 记
《杂家》
导 言 杂家——诸子百家的融汇
章 战国末期的统一大势与杂家的产生
第二章 杂家巨擘——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第三章 杂家殿军——刘安与《淮南子》
第四章 杂家的基本特征与历史贡献
后 记
《农家》
导 言 农家——中国的重农学派
章 农家溯源
第二章 农家学派产生的背景
第三章 农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第四章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
第五章 农家与战国其他学派
第六章 农家的发展与演变
第七章 农家的贡献和价值
第七章 农家的贡献和价值
后 记
《小说家》
导 言 小说家——街谈巷议的学派
章 作为诸子的小说家
第二章 小说家之外的小说
第三章 志怪的小说家
第四章 轶事与传奇
第五章 章回体四大奇书
第六章 清代小说家
第七章 小说的中与西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