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言可畏”,生活在任何时代和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都免不了评判他人与自我评判。在这本直面生活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中,作者引入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观点,剖析了生活中、网络上,文学、影视以及其他流行文化中富含评判意味的现象,如《绝命毒师》《当哈利遇到莎莉》等流行文化作品,探讨了评判对声誉的影响、自我和他人评判的构成机制、大众评判心理的矛盾性等议题。
"绪论
数码时代的评判
本书导读
章 社交雷区
社会性疼痛
羞耻和内疚
掩饰
制造印象
第二章 正确的声誉
赢得声誉
“好”和“牛”:良好声誉的两大要素
两全其美
“英雄”
第三章 不靠谱的评判者
我们如何评判——道德味蕾
在背景中评判
道德运气
我们能否公正地评判
克制或反思评判
第四章 摆脱评判
动物和艺术家
逃离强效观众
洗去人性的污点
第五章 盖棺定论
讲故事
向文学取经
重要性
致谢
作者注释
索引"
"齐亚德•马尔,世哲出版公司(SAGE Publications)优选出版总裁,著有《亲密关系》(Intimacy)、《诡计:生存的艺术》(Deception: The Art of Living)和《幸福的悖论》(The Happiness Paradox)。
陈宇飞,自由译者,以无愧于每一部译作为己任。目前已出版人文、科普和少儿书籍译作三十余种,代表作品有《麦克阿瑟回忆录》、《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点亮自然》(系列)和《非凡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