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演录》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在研究生讨论班有关《老子》的疏讲,根据录音整理,并经进一步的修订而成书。该书略人所详、详人所略,不以具体字、词的考释为旨,而主要侧重于阐发《老子》哲学的智慧。
《老子》对人的把握不限于本体论上的追问,而同时体现为对人的存在境遇及存在方式的关切。
可能一旦展开,人便容易被限定于某种既成的形态,并同化于特定的文化模式,逐渐由壮而老,失去其内在生命力。《老子》要求“复归于婴儿”,无疑流露出对自然、质朴的向往,但其意向更注重存在与发展:守护可能,也就是守护存在的根据。
《老子》的社会批判,既以自然状态的理想化为前提,并相应地表现出对文明和文化的疏离,又以“为无为”为根据,其中多少渗入了尊重民意以及宽容和不干预的观念。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后记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靠前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靠前哲学学院(IIP)院士,靠前中国哲学史学会( ISCP)会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主要著作有《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之思:哲学的阐释》《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等十余种,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韩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