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在靠前储备中的地位一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靠前货币体系的中心议题之一,学者们多认为受到一国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币值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看法似乎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尤其是美国经济规模下降的背景下,美元在优选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仍然能够保持在2/3左右的优选份额。
本书认为,美元的靠前储备货币地位不仅与美国的经济规模有关,而且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规模也紧密相关。发展中国家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出现了加快增长的趋势,其增长模式多为出口导向型,汇率体制也呈现低弹性的特点,所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它们对外汇储备需求的较快增长,而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不进入靠前储备货币的篮子之中,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安排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储备币种在靠前储备中的地位。通过对“剔除价格变动”后美元优选外汇储备份额的计量检验验证,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同时能较好地解释美元储备份额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变化。
绪论
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逻辑线索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章 代表性理论梳理与评述
节 代表性基础理论
第二节 货币国际地位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总结与评述
第二章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度量
节 度量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 报告与未报告币种构成的成员的外汇储备变动
第三节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
第四节 剔除价格变动的美元储备份额的计算方法及过程
第五节 剔除与未剔除价格变动的美元储备份额比较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时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动
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动
第二节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变动
第四章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
节 美国经济规模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
第三节 美元汇率变动
第四节 美国对外贸易规模
第五节 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第六节 美元的网络外部性
第五章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决定因素的实证检验
节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第二节 计量检验过程
第三节 简化的计量检验模型
第六章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前景预测
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特点
第二节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特点
第三节 美国政府债券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黄金关系
第四节 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第七章 结论及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建议
节 结论
第二节 对提升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赵雪燕,女,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河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元靠前地位、靠前收支,近几年在《美国研究》《学术研究》等杂志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