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域经济的提出进一步准确定位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本质。除此以外,将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系统耦合理论和空间分析理论引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分析,有益于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我国14个大连片的贫困地区几乎都在中西部民族地区。它们生活在大量的少数民族中,分布在山区和沟域中。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该地区的进步。因而,依据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沟域分布的地形特点及其生态产业的建设应以沟域的经济系统为基础。本书依据各沟域的要素和资源禀赋,探索民族地区生态产业体系的耦合模式,以促进民族地区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促进新农村、新城镇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应用,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保持稳定、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为提高该地人民的收入和缩小东西方差距来扭转局面。
篇 沟域经济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
节 沟域经济相关理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二篇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的界定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现状
第三篇 西部民族地区要素禀赋、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要素禀赋、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节 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四篇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系统耦合度评价分析
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评价过程与结果
第五篇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SWOT分析与总体框架
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模式总体框架
第六篇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模式
节 西部民族地区沟域经济生态产业耦合模式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耦合模式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链耦合模式
第七篇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模式空间分析
节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基于Theil系数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第三节 基于GIS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第八篇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发展预测仿真与优化
节 仿真模型的构建与运行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仿真模拟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优化效果预测
第九篇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与制度设计
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发展的制度与机制设计
第十篇 沟域经济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系统耦合模式案例分析
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恩施州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 恩施州旅游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 恩施州旅游业与区域发展典型相关分析
第五节 恩施州旅游业与各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第六节 恩施州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第七节 结论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覃朝晖,男,湖北鹤峰人,1981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与法国里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澳洲麦考瑞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外国语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城市经济学会会员,湖北商业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人社厅咨询论证专家,宜昌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秘书长,三峡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三峡经济研究中心秘书,三峡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 现专注于农村金融、乡村振兴、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出版专著与编著6部,在《光明日报》《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软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荆楚很好人才协同育人项目等教学项目10余项,是首批国家品质本科课程《经济学》的主讲人之一,也是重量品质本科专业(金融学)、湖北省很好基层组织、湖北省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各级奖励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