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育的经典图释》一书围绕100件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对这些名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审美提示。作者以“观赏的书法”概念为中心,以文释图,以图释图,通过“阅读书法”,将文史知识、个人情怀和社会文化敏感地引入书法美育之中,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与学习,建立起一个关于认识和欣赏艺术及书法经典的基本框架,为社会大众、广大非专业的观众、爱好者提供一道精神盛宴。
1.半坡陶文 / 002
2.山东大汶口陶文 / 004
3.殷商甲骨文 / 006
4.西周《大盂鼎》 / 008
5.西周《虢季子白盘》 / 010
6.西周《散氏盘》 / 012
7.西周《毛公鼎》 / 014
8.战国《石鼓文》 / 016
9.秦《云梦睡虎地秦简》 / 018
10.秦李斯《泰山刻石》 / 020
11.汉《西北汉简》 / 022
12.西汉《五凤二年刻石》 / 024
13.新莽《莱子侯刻石》 / 026
14.东汉《袁安碑》 / 028
15.东汉《石门颂》 / 030
16.东汉《礼器碑》 / 032
17.东汉《封龙山颂》 / 034
18.东汉《史晨碑》 / 036
19.东汉《西狭颂》 / 038
20.东汉《曹全碑》 / 040
21.东汉《张迁碑》 / 042
22.三国《天发神谶碑》 / 044
23.三国钟繇《宣示表》 / 046
24.三国皇象《急就章》 / 048
25.西晋陆机《平复帖》 / 050
26.东晋王羲之《乐毅论》 / 052
27.东晋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 054
28.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 056
29.东晋王献之《鸭头丸帖》 / 058
30.东晋王献之《洛神赋》 / 060
31.东晋王珣《伯远帖》 / 062
32.东晋《爨宝子碑》 / 064
33.北魏《龙门造像记》 / 066
34.北魏《张猛龙碑》 / 068
35.北魏《郑文公碑》 / 070
36.北魏《石门铭》 / 072
37.北魏《张黑女墓志铭》 / 074
38.隋《董美人墓志铭》 / 076
39.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 078
40.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 080
41.唐欧阳询《梦奠帖》 / 082
42.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 084
43.唐陆柬之《文赋》 / 086
44.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 088
45.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 090
46.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 092
47.唐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6
48.唐孙过庭《书谱》 / 098
49.唐李白《上阳台帖》 / 100
50.唐张旭《古诗四帖》 / 102
51.唐颜真卿《郭虚己墓志铭》 / 106
52.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 108
53.唐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
/ 110
54.唐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 112
55.唐颜真卿《颜家庙碑》 / 114
56.唐颜真卿《刘中使帖》 / 116
57.唐颜真卿《李玄靖碑》 / 118
58.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 120
59.唐怀素《自叙帖》 / 122
60.唐怀素《苦笋帖》 / 126
61.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 128
62.唐柳公权《蒙诏帖》 / 130
63.唐杜牧《张好好诗》 / 132
64.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 134
65.北宋欧阳修《谱图序稿》 / 136
66.北宋蔡襄《澄心堂纸帖》 / 138
67.北宋蔡襄《昼锦堂记》 / 140
68.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 142
69.北宋苏轼《东武小邦帖》 / 144
70.北宋苏轼《前赤壁赋》 / 146
71.北宋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
/ 148
72.北宋黄庭坚《黄州寒食诗跋》
/ 150
73.北宋黄庭坚《花气薰人诗》
/ 152
74.北宋米芾《蜀素帖》 / 154
75.北宋米芾《紫金研帖》 / 156
76.北宋米芾《珊瑚帖》 / 158
77.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 / 160
78.元赵孟《妙严寺记》 / 162
79.元赵孟《兰亭十三跋》 / 164
80.元赵孟《前后赤壁赋》 / 166
81.元鲜于枢《醉时歌》 / 168
82.元杨维桢《城南唱和诗》 / 170
83.明宋克《急就章》 / 172
84.明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
/ 174
85.明文徵明《琵琶行》 / 176
86.明徐渭《草书杜诗怀西郭茅舍诗轴》 / 178
87.明董其昌《杜甫醉歌行》 / 180
88.明黄道周《草书老来最爱七言诗轴》
/ 182
89.明倪元璐《致台翁手札》 / 184
90.明王铎《汤阴岳王祠行书轴》
/ 186
91.明王铎《草书秋兴八首》 / 188
92.清傅山《草书临柳公权圣慈帖轴》
/ 190
93.清邓石如《白氏草堂记》 / 192
94.清伊秉绶《仿怀堂匾》 / 194
95.清何绍基《论画语》 / 196
96.清吴让之《宋武帝与臧焘敕》
/ 198
97.清赵之谦《篆书说文解字叙》
/ 200
98.清赵之谦《齐民要术八条屏》
/ 202
99.清吴昌硕《汉书秦云联》 / 204
100.清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 206
陈振濂,1956年生于上海。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重量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振濂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四十年来共出版学术专著六十三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