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研究
收藏
评价
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研究
商品编号:4384269
ISBN:9787559646422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作者: 马学良著
出版日期:2021-09-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254.92
页数:192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7.7 (6.5折)
原价:¥5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建议CIP分类G2信息与知识传播。1931—1950年由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纂的汉学引得丛刊(64种),至今为广大文史工作者所使用,在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汉学引得丛刊,前人已有一些研究,此课题以汉学引得丛刊为第一手资料,从文献学这一领域入手,对其在文献学领域的一系列理论构建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予以恰当的评价。此文从微观入手,对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所编64种汉学引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评价。全文分上中下两篇,上篇主分五部分,分别从引得丛刊的产生、体例、价值、影响以及引得编纂处重要人物等几方面对引得丛刊展开研究。下篇以引得丛刊的实证研究为主,应用计算机技术及语料库技术构建引得丛刊相关的数据库、语料库。引得丛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理国故”运动、“索引运动”和美国索引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的大规模、成系统的整理而成的索引系统;引得丛刊涉及的索引类型丰富多样,几乎涉及到了目前索引的各种类型;其款目处理得当,标引规范,并且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参照系统;引得丛刊所用排检法为引得编纂处所自创,为编纂古籍索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排检方法;引得丛刊的序言大多为专家撰写,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从而使引得丛刊在具有巨大的索引功能的同时,还兼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引得丛刊中还蕴涵了丰富的文献学思想,对以后的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以后编制索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绪  论 一、开启学术转型之门的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   二、相关学术史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章  引得编纂处成立的背景 节  西学东渐下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美国索引事业发展  二、美国的汉学研究 三、西学东渐的形成与发展 四、西学东渐背景下图书馆学的发展  第二节  引得丛刊产生的国内背景 一、民国以前的中国索引 二、整理国故运动 三、新图书馆运动  四、索引运动 第二章  引得编纂处的成立及其成员构成 节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的成立及其学术活动 一、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目的及其主要学术活动 二、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的成立及其索引成就 三、为其他索引工具书及期刊提供编纂出版服务 第二节  引得编纂处主要成员与贡献 一、引得编纂处主任——洪业 二、从编辑到引得编纂处副主任的聂崇岐 三、从引得编辑到引得校印所主任的李书春 第三节  引得编纂处其他人员的分工与作用 一、齐思和 二、田继综 三、赵丰田   四、翁独健   五、其他人员 第四节  引得编纂处外稿人员  一、许地山 二、蔡金重   三、房兆楹、杜联喆 四、于式玉 五、刘选民 六、邓嗣禹 七、梁佩贞 八、李晋华 第三章  引得丛刊的体例 节  引得的类型与结构 一、引得的选书标准   二、引得类型的确定 第二节  引得的款目 一、款目的结构 二、款目的处理体例 三、标目的标引体例   四、引得之“注”的体例 五、引得之“数”的体例 第三节  引得的排检法 一、庋法产生的缘由   二、“中国字庋”法的排检原则 三、关于“中国字庋”法的评价  第四节  引得的序言 一、引得序言的内容   二、引得序言的价值   第四章  引得丛刊的成就与不足 节  从“整理国故”看引得丛刊的价值 一、整理国故的起因及方法 二、洪业对“整理国故”的贡献   三、引得丛刊与“整理国故”的关系 第二节  引得丛刊的文献学价值 一、引得丛刊的问世扩大了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二、引得丛刊的问世使文献学研究步入了科学轨道   三、洪业文献学思想在引得丛刊中的体现 第三节  引得丛刊的索引学价值 一、《引得说》的成书及内容 二、《引得说》对索引学理论的贡献 第四节  引得丛刊的不足之处 一、引得丛刊的成就与特点 二、引得丛刊的不足   第五章  引得丛刊的影响 节  引得编纂处的影响 一、 引得编纂处直接推动了中法汉学研究所“通检 丛刊”的编纂 二、 刺激和鼓励了个人的索引编纂活动及相关学术 研究 三、 推动我国索引编纂事业向科学化、规范化、 规模化迈进 四、为国内外索引编纂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 引得编纂带动了国际汉学研究者编纂索引的 潮流 第二节  引得丛刊对后世的影响 一、 引得丛刊的问世,为学林士子架起了沟通四部 要籍的一座桥梁 二、引得丛刊开启了大规模编纂引得的先河 三、 引得丛刊所确立的索引体例至今可为编纂古籍 索引所利用 第三节  引得丛刊对今人的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马学良,男,1980年2月生,河北枣强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博士毕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站博士后,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已发表《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的文献学价值与思想》《明代内府刻书机构探析》等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图书馆科研课题4项。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明清文献整理、图书馆学。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