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期待着回家,但回到家没几天就痛苦得想逃走?你是否因痛苦而找借口离家,而后又感到自责、内疚与不舍?你是否总觉得在父母面前怎么做都不对,怎么说都不是?每逢节假日来临前,你是否总在回与不回家之间徘徊?当你试着为自己发声时,是否总是被说成自私自利?当你试着表达自己的委屈时,是否常被指责软弱、没用?
这是一本为童年疗伤的书,也是凝聚作者多年工作心得的书。书中的每一段对话、每一则例子都是随处可见却经常被忽略的家庭中的互动。拥抱、治愈自己的童年伤痛,不是为了怪罪父母,而是要找回完整的自我,不再让伤害传递到下一代,特别是那些以爱之名,却行控制、贬抑、嘲讽之实,对孩子伤害至深的行为。
章 隐身在幸福童年背后的秘密
一、我们都可能带着伤长大
二、我们的童年是如何受伤的
三、父母给孩子的伤害常常隐晦难辨
四、为何要检视早年的伤口
第二章 被剥夺自信的孩子
一、总是被拿来跟别人做比较
二、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
三、满满的批评与贬低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人
第三章 被忽略情感的孩子
一、禁止表达情绪
二、“小大人”训练班
三、无微不至的安排—你不懂,所以必须听我的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不重要的人
第四章 被控制行为的孩子
一、踩地雷般的亲子互动
二、关系的撕裂
三、充满矛盾的信息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第五章 展开求生的行动
一、“求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二、为求改变而对抗
三、因为无力而逃跑
四、摆脱无力感,寻找有效的行动
五、想要改变,你必须有的三个心理准备
第六章 为伤害设停损点:改变的前奏曲
一、改变,必须从自我觉察开始
二、拒绝缺乏同理心的廉价劝告
三、停止重复无效的行动
第七章 启程:重新找寻回家的路
一、重新调整你与家庭的关系
二、练习欣赏自己:采用正向的新视角
三、练习尊重自己:采取新的应对姿态
结语 为生命创造正向涟漪
后记 你,看得见自己吗?
胡展诰,心理咨询师,出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屏东沿海渔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骑车、到处乱晃。因为喜欢旅行,热爱这块土地,所以立志将工作的足迹遍及台湾地区地区。先后毕业于中正大学社会福利系、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现为崑山科大兼任心理师、风传媒专栏作家、爱心理合作心理师、永龄希望小学咨询委员、新竹市新住民服务中心外聘督导。工作之余热衷演讲与写作,著作有《遇见,生命很真实的力量——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修练笔记》《别让负面情绪绑架你——30个觉察+8项练习,迎向自在人生》《摆脱边缘人生──25则人际攻略,打造有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