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时代先后顺序综合论述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专著。结合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
会背景,本书给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初始、体系形成、高潮的起落等合乎科技发展自身内在规律的
分期阐述。对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农、医药、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地图、建筑、机械、制瓷、造纸、
桥梁……)各个方面的杰出成就,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比较文化史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
说。对我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滞后的原因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第一章 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
一 伟大的祖国,古老的文明
二 劳动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
三 从采集狩猎到原始农牧业
四 原始工艺技术
五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六 原始自然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一 奴隶制度的出现与科学技术
二 青铜时代和青铜冶铸技术
三 农业生产技术
四 手工业技术
五 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六 物候和地学知识的积累
七 初期的医药学
八 天命观与阴阳五行说的起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一 社会大变革与科学技术
二 铁器时代的到来与冶铁技术
三 精耕细作传统的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
四 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始兴建
五 《考工记》——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总汇
六 《墨经》中的科学知识
七 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八 地学著作的出现
九 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十 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
一 封建制度的巩固与科学技术
二 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三 生产工具、兵器的铁器化和冶铁术的成熟
四 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
五 数学体系的形成
六 地图测绘技术与疆域地理志
七 医药学体系的充实与提高
八 造纸术与漆器工艺
九 建筑、交通及纺织技术
十 学术思想和王充《论衡》
十一 中外交通和科技文化交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二 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三 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
四 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五 地学的新进展
六 医药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七 炼丹术和化学
八 制瓷、灌钢和建筑技术
九 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十 自然观和宇宙论方面的论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
一 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的大帝国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三 冶金和纺织技术
四 都市建设和桥梁工程
五 地理学的成就和大运河的开凿
……
第七章 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第八章 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
第九章 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
第十章 近代的科学技术
结语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后记
修订版后记
杜石然,著名数学史家和科学史家,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n陈美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博导,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