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收藏
评价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
商品编号:4209836
ISBN:978710019902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 叶启政著
出版日期:2021-07-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C91-095
页数:267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4.65 (7.7折)
原价:¥4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是叶启政反省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收官之作,收录的是他在世新大学主持四年社会学读书会期间的所思所得。作者以鲍德里亚提出的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现象[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充满了意义中空的符号,这种符号的象征交换是人们互动的核心课题,而正负情愫交融(即矛盾)则是人们呈现的基本心理特征。这种说法悬置了意义和价值,宣告了弗洛伊德的“原欲说”和马克思的“价值说”的终结]为重心,探究这两个概念意图表达的历史社会学意涵, 重新思考西方社会思想的发展。本书不仅从鲍德里亚出发,追溯了法国的人类学认知传统和“日常生活社会学”思想,还剖析了鲍德里亚批判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以及影响两者的霍布斯和尼采,是叶启政一生学术理论的沉淀。
自序
章 问题的提引
节 故事的开端
第二节 故事的衍续铺陈
第三节 背后隐藏的问题意识
第二章 欲望与需求的世界
——社会思想史之意涵的启阖
节 议题的铺陈
第二节 霍布斯之嗜欲说的理论意涵
第三节 类存有与需求
——马克思思想的底蕴面向
第四节 性与攻击性的欲望
——弗洛伊德原欲说的历史意涵
第五节 霍布斯、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需求
——使用价值说还有效吗?
第三章 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
节 象征交换的哲学人类学存有源起预设基础
——曼纳与神圣性的经营
第二节 仪式迷思的原型是游戏的形式
第三节 正负情愫交融的社会学意涵
第四节 理性化之命运驱使下的正负情愫交融现象
第五节 作为铺陈论述转折的简短结语
第四章 尼采思想对当代文明的社会学启示
节 什么是尼采企图回应的现象
第二节 “非历史”(或“超历史”)质性作为塑造
人之行动的原始基素
——以及其衍生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相同的永恒轮回”概念与生命意涵的
交错纠结
第四节 热爱命运作为“永恒轮回”下人存在的
必然前提
第五节 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对人存在的意义
——形塑自我克制的超克人
第六节 权能意志与超克人的成就
第七节 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的“永恒轮回”
(代结语)
第五章 个体化的消费导向社会中伦理意识的转化
节 个体化作为社会的结构原则与理性之历史
质性的转折
第二节 自由主义信念与资本主义精神结合下的理性
第三节 诱惑与后现代场景里的象征交换
第四节 冷诱惑驱动下的伦理意识
第六章 修养贞定作为理解当代人的历史-文化意义
节 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爱恨交织
——一种正负情愫交融的纠结
第二节 关系与责任意识的当代解读
第三节 冷诱惑下的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
第四节 修养贞定与正负情愫交融心理状态的化解
第五节 最后一些想说,也应当说的话
参考文献
叶启政,台湾地区新竹人,有名社会学家。台湾地区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社会学博士,曾任台湾地区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著有《期待黎明:传统与现代的搓揉》(2005)、《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2006)、《实证的迷思》(2018)、《穿越西方社会理论的省思》(2019)、《社会学家的絮言絮语》(2019)等。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