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集与《通往文化传播之路》《通往学术传承之路》为同系列作品。全书分为医学人类学、海外人类学、学术观察、艺术人类学和语言文化传播五个部分。
医学人类学以健康的社会梯度、社会文化建构、生物权利论和地方生物学为起点或参照。在这一组论文中,共有3篇文章。
海外人类学已然成为当代中国人类学的热门话题和学术使命。在这一板块中,计有4篇田野笔记。
学术观察集中反映了年轻学者田野实践和文献梳理的新近探索。在这一部分,有3篇文章。
医学人类学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医学脱嵌于社会——当代西方社会医学化研究述评(1970—2010)
民族医学何去何从?——以连南瑶医药为例
海外人类学
Umuganda运动:寻找涅槃重生中的卢旺达精神劲
中医在东非:一项调查报告
肯尼亚的“讨要好处”与“遵守规则”
杜尚别田野掠影
学术观察
能动社会的消极治理——河西走廊高地村村治模式
对话参与式民主:水环境问题的政府一民间互动
“子贡赎奴”与时间银行存取失衡
艺术人类学
论中原文化对新疆地区建筑的影响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水彩创作探索
语言文化传播
武汉来华留学生创业过程中语言服务现状调查研究
中亚留学生手机汉语词典App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刘 明(主编) 新疆喀什人,祖籍浙江永康。新疆师范大学靠前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兰州大学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 近年来,在《开放时代》《世界民族》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文集、编著《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转型与交往:一个工厂的劳工民族志》《新疆人类学民族学书斋与田野》《新疆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通往文化传播之路》《通往学术传承之路》等。 201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跨境民族塔吉克族同源节日民俗与文化认同研究”,2010-2014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文化适应调查研究”,2014-2016年主持并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社会转型中维汉劳工交往调查”。2012年《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水文化调查研究》荣获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三等奖,2015年《迁徙与适应: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民族志》荣获第三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很好成果著作类二等奖。郭世杰(副主编) 河北邯郸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研究。曾在《美术观察》《美术界》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美术作品,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展览。 2020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创作项目“梦青春”研究;2019年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视觉文化教育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影响研究”;2019年主持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象征主义理论对河北高校美术学科建设影响研究”。2018年被河北文联授予“优选文艺工作者称号”,2020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方静文(副主编) 浙江淳安人,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研究,出版专著《人造“自然”:整容的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