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博士后流动站期间的研究成果,鉴于金融科技在经济社会的广泛应用,本书以信息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网络经济理论和农村金融理论为基础,对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进行经济学分析,揭示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机理以及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就金融科技在电子支付方面的应用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书在农村金融科技及信贷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部分市(区),从县、市两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金融科技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综合效应、结算能力提升和信贷获得能性增加的影响。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金融科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路径和政策建议。本书的研究对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促进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可以作为相关部门和行业人士的参考读物,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目录摘要IABSTRACTIII1.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6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91.4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121.5 研究的创新点13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52.1概念界定152.2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所有人”的金融服务172.3 普惠金融与经济具有双向影响222.4 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232.5 普惠金融的研究方法322.6 普惠金融的路径研究352.7 普惠金融的政策研究372.8 文献述评392.9 小结403. 理论基础、经济学分析与作用机理413.1 理论基础413.2 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463.3 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583.4小结624. 农村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综合评价644.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644.2 全国的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694.3 四川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效分析764.4 四川农村普惠金融及金融科技水平综合评价814.5 小结855. 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875.1 数据与方法875.2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875.3 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计量分析925.4 小结1026. 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路径研究1046.1 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1046.2 促进线上/线下渠道并行发展1066.3 引导农村普惠金融由电子支付向信贷等金融服务的转移1086.4 优化信贷的风险管理,促进“所有人”获得信贷服务1106.5 充分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1126.6 结合DCEP创新金融服务1137. 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1157.1 研究结论1157.2 政策建议1167.3研究展望121参考文献123后 记133致 谢135附 录136
吴敬花,四川犍为人,1976年8月出生,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以及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专著《基于行为模式的信用卡反套现研究》;主持完成社会哲学课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