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是以唐代诗人传记专书。 一人一传,有传记278篇,又附载诗人120位,共记录398人。唐代有诗名者尽录。按时期先后编次,概述生平,详其逸事、著作,传后多附有短评。《唐才子传》曾被鲁迅先生列为学习中国文学的基本书目之一。本书以所收近四百位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为基本架构,通过对他们主要事迹、诗文创作、作品流传等基本史料来龙去脉、优劣真假的逐条考证,成为唐代诗人信息的资料库。译注者将《唐才子传》海内外传世版本进行校勘,其中包括比对、参考了《佚存丛书》本、《四库全书》本、《指海》本、“三间本”,以及日藏“五山本”“正保本”和傅璇琮所编《唐才子传校笺》等。
《唐才子传(上)》
卷 一
引(一)
引(二)
引(三)
引(四)
六帝
一 王绩(一)
一 王绩(二)
二 崔信明
三 王勃
四 杨炯
五 卢照邻
六 骆宾王
七 杜审言
八 沈佺期
九 宋之问
一〇 刘希夷
一一 陈子昂
一二 李百药
一三 李峤
一四 张说
一五 王翰
一六 吴筠
一七 张子容
一八 李昂
一九 孙逖
二〇 卢鸿
二一 王泠然
二二 刘眘虚
二三 王湾
二四 崔颢
二五 祖咏
二六 储光羲
卷 二
二七 包融
二八 崔国辅
二九 卢象
三〇 綦毋潜
三一 王昌龄
三二 常建
三三 贺兰进明
三四 崔署
三五 陶翰
三六 王维
三七 薛据
三八 刘长卿
三九 李季兰(一)
三九 李季兰(二)
四〇 阎防
四一 李颀
四二 张
四三 孟浩然
四四 丘为
四五 李白
四六 杜甫
四七 郑虔
四八 高适
四九 沈千运
五〇 孟云卿
卷 三
五一 岑参
五二 王之涣
五三 贺知章
五四 包何
五五 包佶
五六 张彪
五七 李嘉
五八 贾至
五九 鲍防
六〇 殷遥
六一 张继
六二 元结
六三 郎士元
六四 道人灵一(一)
六四 道人灵一(二)
六五 皇甫冉
六六 皇甫曾
六七 独孤及
六八 刘方平
六九 秦系
七〇 张众甫
七一 严维
七二 于良史
七三 灵彻上人
七四 陆羽
七五 顾况
七六 张南史
七七 戎昱
七八 古之奇
七九 苏涣
八〇 朱湾
八一 张志和
卷 四
八二 卢纶
八三 吉中孚
八四 韩翃
八五 耿
八六 钱起
八七 司空曙
八八 苗发
八九 崔峒
九〇 夏侯审
九一 李端
九二 窦叔向
九三 康洽
九四 李益
九五 冷朝阳
九六 章八元
九七 畅当
九八 王季友
九九 张谓
一〇〇 于鹄
一〇一 王建
一〇二 韦应物
一〇三 皎然上人
一〇四 武元衡
一〇五 窦常
一〇六 窦牟
一〇七 窦群
一〇八 窦庠
一〇九 窦巩
一一〇 刘言史
一一一 刘商
《唐才子传(中)》
版权页
卷 五
一一二 卢仝
一一三 马异
一一四 刘叉
一一五 李贺
一一六 李涉
一一七 朱昼
一一八 贾岛
一一九 庄南杰
一二〇 张碧
一二一 朱放
一二二 羊士谔
一二三 姚系
一二四 麹信陵
一二五 张登
一二六 令狐楚
一二七 杨巨源
一二八 马逢
一二九 王涯
一三〇 韩愈
一三一 柳宗元
一三二 陈羽
一三三 刘禹锡
一三四 孟郊
一三五 戴叔伦
一三六 张仲素
一三七 吕温
一三八 张籍
一三九 雍裕之
一四〇 权德舆
一四一 长孙佐辅
一四二 杨衡
卷 六
一四三 白居易(一)
一四三 白居易(二)
一四四 元稹
一四五 李绅
一四六 鲍溶
一四七 张又新
一四八 殷尧藩
一四九 清塞
一五〇 无可
一五一 熊孺登
一五二 李约
一五三 沈亚之
一五四 徐凝
一五五 裴夷直
一五六 薛涛
一五七 姚合
一五八 李廓
一五九 章孝标
一六〇 施肩吾
一六一 袁不约
一六二 韩湘
一六三 韩琮
一六四 韦楚老
一六五 张祜(一)
一六五 张祜(二)
一六六 刘得仁
一六七 朱庆馀
一六八 杜牧
卷 七
一六九 杨发
一七〇 李远
一七一 李敬方
一七二 许浑
一七三 雍陶
一七四 贾驰
一七五 伍乔
一七六 陈上美
一七七 李商隐
一七八 喻凫
一七九 薛逢
一八〇 赵嘏
一八一 薛能
一八二 李宣古
一八三 姚鹄
一八四 项斯
一八五 马戴
一八六 孟迟
一八七 任蕃
一八八 顾非熊
一八九 曹邺
一九〇 郑
一九一 刘驾
一九二 方干
一九三 李频
一九四 李群玉
《唐才子传(下)》
版权页
卷 八
一九五 李郢
一九六 储嗣宗
一九七 刘沧
一九八 陈陶
一九九 郑巢
二〇〇 于武陵
二〇一 来鹏
二〇二 温庭筠
二〇三 鱼玄机
二〇四 邵谒
二〇五 于濆
二〇六 李昌符
二〇七 翁绶
二〇八 汪遵
二〇九 沈光
二一〇 赵牧
二一一 罗邺
二一二 胡曾
二一三 李山甫
二一四 曹唐
二一五 皮日休
二一六 陆龟蒙
二一七 司空图
二一八 僧虚中
二一九 周繇
卷 九
二二〇 崔道融
二二一 聂夷中
二二二 许棠
二二三 公乘亿
二二四 章碣
二二五 唐彦谦
二二六 林嵩
二二七 高蟾
二二八 高骈
二二九 牛峤
二三〇 钱珝
二三一 赵光远
二三二 周朴
二三三 罗隐(一)
二三三 罗隐(二)
二三四 罗虬
二三五 崔鲁或作橹
二三六 秦韬玉
二三七 郑谷
二三八 齐己
二三九 崔涂
二四〇 喻坦之
二四一 任涛
二四二 温宪
二四三 李洞
二四四 吴融
二四五 韩偓
二四六 唐备
二四七 王驾
二四八 戴思颜
二四九 杜荀鹤
卷 十
二五〇 王涣
二五一 徐寅
二五二 张乔
二五三 郑良士
二五四 张鼎
二五五 韦庄
二五六 王贞白
二五七 张蠙
二五八 翁承赞
二五九 王毂
二六〇 殷文圭
二六一 李建勋
二六二 褚载
二六三 吕岩(一)
二六三 吕岩(二)
二六四 卢延让
二六五 曹松
二六六 裴说
二六七 贯休
二六八 张瀛
二六九 沈彬
二七〇 唐求
二七一 孙鲂
二七二 李中
二七三 廖图
二七四 孟宾于
二七五 孟贯
二七六 江为
二七七 熊皎
二七八 陈抟
鬼
辛文房,元朝文学家、诗人。字良史。西域人,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生卒年不详。倾慕唐朝诗人风采,以唐诗人刘长卿之字为名,以唐诗人于良史之名为字。曾在江南游学,后入朝为翰林编修。才华横溢,博闻强识。诗风多变,内容丰富,在元时享有盛名,其诗今只存两首。代表作《唐才子传》开创为唐代诗人群体立传之先河,生动描写278位诗人的传奇人生,一纸风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