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厘清了牧户肉羊养殖行为与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在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了西藏肉羊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综合案例分析方法、TOPSIS熵值法、半非参数估计方法、S-Logistic模型、广义有序连续比模型、异构选择模型等方法,重点从牧户养殖行为层面评估了西藏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了牧户草原生态保护行为、肉羊养殖技术采用行为和肉羊商品化经营行为,提出了促进西藏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分析框架
  2.4  小结
3 西藏草原肉羊产业发展历程和特征分析
  3.1  西藏肉羊产业发展历史回顾
  3.2  西藏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3.3  小结
4 牧户养殖行为视角的西藏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4.1  牧户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4.4  牧户养殖行为影响下的西藏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4.5  小结
5 牧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研究
  5.1  分析框架
  5.2  牧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愿分析
  5.3  牧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分析
  5.4  小结
6 牧户养殖技术需求意愿与采用行为研究
  6.1  分析框架
  6.2  牧户养殖技术需求意愿分析
  6.3  牧户肉羊养殖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6.4  小结
7 牧户肉羊商品化经营意愿与参与行为研究
  7.1  分析框架
  7.2  牧户肉羊商品化经营现状的案例分析
  7.3  牧户肉羊商品化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小结
8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乔娟,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产品市场与政策;九三学社中央社会专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农林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