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是构成劳动者职业效用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个人整个职业生涯的一系列选择,从而决定一个行业或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特征工资理论(hedonic wage theory)的“消费型补偿”假说认为,在工作环境好与工资高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劳动者将根据自身偏好优选化两者的组合效用,工作环境和工资问就有了替代性。当舒适的工作环境缺失或不受欢迎的岗位环境不可避免时,工资一方面是劳动力的货币化价格,另一方面还发挥着补偿不良工作环境造成的职业效用损失的功能。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便没定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近年来开始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牛活补助”政策,这些均是试图补偿“艰苦边远”或“集中连片特困”等不利县区环境的有益尝试。本书从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分析了补偿什么、为何补偿、如何补偿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职岗位环境,以及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的教师对学校所在县区整体环境的心理保留价格所具有的教育财政学意义。
本书适合对教师劳动力市场领域的研究感兴趣的以及关注教育精准扶贫等的群体阅读。
丛书序
序
前言
章 工作环境与教师职业选择
节 教师工作环境及其补偿何以重要
第二节 教师工作环境研究的学术价值
第二章 教育服务的战略意义及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
节 教育服务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作环境经济(补偿)价值的理论分析
节 特征工资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教师工作环境的经济(补偿)价值
第三节 已有研究对本书的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样本来源地及地区政策
节 甘肃省经济地理特征概貌
第二节 地区扶持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地区政策与农村教师劳动力市场建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观数据与计量方法
节 GSCF数据简介
第二节 变量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师工作环境的经济(补偿)价值
节 教师工作环境价值几何?
第二节 教师工作环境的补偿成本
第三节 教师工作环境与成本指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教师工作环境经济补偿的必要与何为
节 教师工作环境的经济价值及其公共政策意义
第二节 教师工作环境经济(补偿)价值研究的已知与未知
参考文献
后记
马红梅,就职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师劳动力市场、教育政策评估、教育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