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汇集了近些年研究汉语历史语法、民族语言语法和语言接触的主要文章。其中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主要涉及语法化和上古汉语形态句法问题,民族语言语法主要涉及台湾地区闽南语及汉藏系语言的一些语法现象,语言接触研究着重探索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历史以及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类型。文集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语法化理论研究汉语历史语法和台湾地区闽南语语法,结合汉藏语比较研究上古汉语形态问题,借鉴西方接触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以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为视角探索语言接触的理论问题,这些都是作者一直坚持的理念。作者提出语言接触带来的语言演变与语言接触类型和语言接触深度两个参数关系很为密切,不同的接触类型会导致不同的接触结果,具有理论原创性。
《论语》“可逝”解——从因声求义到因声析义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去声别义与上古汉语的方向范畴
关于《说文解字》谐声字的几个问题
周秦汉语“之S”可及性问题再研究
从《左传》看先秦汉语“也”“矣”的语气功能差异
汉语单论元动词带论元宾语的历史考察
——兼论古代诗歌句法对常规句法的影响
领主属宾式的句法来源和句式意义的嬗变
上古汉语后附性“者”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V/A得慌”的词汇化及“得慌”的词缀化——再论语法化的完形动因
“是……底(的)”的构式化、构式演化及相关问题
无定“把”字句的生成机制
现代汉语否定疑问词语的意义与功能
壮语与汉语的接触史及接触类型
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类型研究
汉藏系语言类别词的比较研究
广西部分汉语、壮语方言不定量词兼表处所名词语义模式研究”
台湾闽南语人称称谓系统及其类型意义
泰语句末小品词研究
新世纪以来语法化研究综观
《上古汉语语法纲要》评介
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古书虚词通解》评介
后记
洪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著有《坚果集——汉台湾地区闽南语锥指》《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研究》(合著)等,主编教材《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和《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