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重塑经济和逆转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之路:氢经济动力学分析
收藏
评价
重塑经济和逆转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之路:氢经济动力学分析
商品编号:4175006
ISBN:9787567142121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束国刚,张华,米文真著
出版日期:2021-05-01
开本:23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TK91
页数:196
册数:1
大约重量:560(g)
购买数量:
-
+
库存:9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0.48 (4.6折)
原价:¥8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的研究是试图为目前社会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找到很好的解决途径,怎么才能让人类文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很后经济脱碳。我们如何可以摆脱燃烧已推动我们几千年文明的化石燃料?在这里,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技术的特点和经济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到社会成本。利用氢能是未来的低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能源解决方案。氢以它专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实现经济脱碳的关键途径。本书广泛地回顾和评估了氢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现状。根据相对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模型,进一步评估了氢经济以及下游产品的经济性能和环境性能的表现。讨论了这些产品制造工艺方案的优缺点,并从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对其进行了排名。
章技术经济模型概述
1.1氢技术的指标
1.2固碳产品的指标
1.3固碳产品的评估方法
1.4经济模型的一些输入数据说明
1.4.1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
1.4.2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
1.4.3其他相关数据
第2章氢经济相关的技术概述
2.1化石燃料制氢
2.1.1蒸汽甲烷重整(SMR)
2.1.2纯氧蒸汽甲烷重整法(Oxv-SMR)
2.1.3甲烷裂解
2.2新兴技术制氢
2.2.1电解水技术
2.2.2微生物产氢
2.2.3人工光合作用
2.3氢运输成本及比较
2.3.1氢储存的形式
2.3.2氢运输的手段
2.4由二氧化碳和氢制造可生物降解塑料
2.4.1通过生物催化剂合成PHA(聚羟基烷酸酯)
2.4.2聚羟基烷酸酯(PHA)生产概述
2.5可再生燃料技术
2.5.1费一托法(FTP)
2.5.2气体发酵——wood-Ljungdahl路径
2.6其他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产品
2.6.1氨(NH,)和尿素
2.6.2钢铁生产
2.6.3水泥生产
第3章制氢经济学
3.1碳捕集的经济性分析
3.1.1空气直接捕集(DAC)和点源碳捕集简介
3.1.2经济分析
3.2不同制氢生产工艺的评估
3.2.1评估方法
3.2.2燃气轮机、二氧化碳点源碳捕集和电解水制氢
3.2.3发电用燃料电池、点源二氧化碳捕集和电解水制氢
3.2.4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系统
3.2.5蒸汽甲烷重整(SMR)制氢和InventVs公司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3.2.6电解制氧制氢、纯氧蒸汽甲烷重整制氢、Invent、公司的燃气轮机排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3.2.7用Inven够s公司的系统从燃气轮机排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和用甲烷裂解制氢
3.3制氢经济性的探讨
3.3.1表现最差的技术方式
3.3.2甲烷制氢
3.3.3用于电解水的可再生能源
第4章固碳产品的经济性和环保表现
4.1下游产品的生产工艺与假设
4.1.1Newlight公司的生物降解塑料
4.1.2可再生乙醇
4.1_3从二氧化碳到甲烷
4.1.4氨和化肥
4.2经济性讨论
4.2.1可再生氢燃料
4.2.2可降解的塑料
4.2.3可再生乙醇和甲醇
4.2.4氨(尿素)
4.3产品路径的环境影响比较
第5章运送低价可再生能源到异地的经济性分析
5.1研究概述
5.2异地能源
5.3假设条件与模型
5.4结果与讨论
5.4.1结果
5.4.2讨论
2.3.2氢运输的手段
第6章能源结构转型的社会成本
6.1扭转气候变化需要的资金
6.2对电力的影响
6.3对交通行业的影响
6.4对工业行业的影响
第7章氢经济动力学
7.1启动氢经济
7.2非线性发展理论
7.2.1牛顿第二定律
7.2.2光伏太阳能产业
7.2.3价格与规模的关系
7.3氢燃料电动汽车
7.3.1里程杠杆成本(LCOM)
7.3.2经济分析
7.3.3动力学分析
7.4燃氢燃气轮机发电
7.4.1燃氢燃气轮机的脱碳优势
7.4.2利用现有的天然气基础设施
7.4.3改造现有的燃气轮机系统
7.4.4氢气燃烧
7.4.5改造现有的燃机
7.4.6燃气轮机燃烧氢气的能力
7.4.7与燃料电池发电的比较
7.4.8与传统发电技术的比较
7.5可持续脱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7.5.1绿能大电网发展路径
7.5.2绿色交通发展路径
7.6电一氢一电的市场的切入路径
7.7电一氢-电产业发展的阻力
7.7.1产业启动的困难
7.7.2产业转移和人力资源再培训的成本
第8章结束语
附录
Al简化的气候模型
A1.1历史气候数据
A1.2气候建模
Al.3气候情景与气温上升
A2氢能特点
A2.1氢气相对于天然气(NG)的物理特性
A2.2氢的特点和作为能量载体的优越性
A2.3天然气和氢气在应用上的比较与关联
A3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氢能方面)
A3.1国家层面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
A3.2省级氢能领域相关政策
A4缩略语
参考文献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