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年以来的电影研究和批评文章,也有部分内容选自《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和《优选化与文化政治》两本专著中涉及“中国新电影”的章节。
同时本书对《红高粱》《孩子王》《秋菊打官司》等名家名作的叙事解析和批评阐释,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在荧幕上再度呈现。
引言
上编 “第五代”与“现代电影语言”探索
银幕上的“语言之物”与“历史之物”——对“中国新电影”的尝试性把握
“现代电影语言”的生成——“第五代”电影的意识形态审美化策略
社会风景的寓言——对陈凯歌《孩子王》的批评阐释
《红高粱》的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下编 影像叙事与正当性
作为政治寓言的人道主义——一重读《芙蓉镇》
叙事、文化与正当性——《秋菊打官司》里的重复与寓言
创伤、叙事与记忆——评田壮壮的《蓝风筝》
消逝的诗学——贾樟柯的电影创作
附文
电影叙事中的历史冲突——谈《末代皇帝》
在纽约看《英雄》
《长恨歌》——从小说到舞台
何谓祥子?——评歌剧《骆驼祥子》
聚义厅还是桃花源?——管虎的《老炮儿》观后谈………………”
张旭东,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研究系教授,中国中心主任。国内兼职包括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靠前批评理论中心(ICCT—U)主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春秋战略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主要中文著作包括《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八十年代》、《优选化与文化政治——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二十世纪的终结》、《我们时代的写作》(与莫言合著)、《对话启蒙时代》(与王安忆合著)、《优选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纽约书简》、《批评的踪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