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东北亚儒学研究丛书》第三辑,全书分为“专家专栏”和两编内容,第一编为“儒学天地”,第二编为“人文天地”。共二十篇文章,以“东亚视域中的儒家人文学”为主题,分别从东亚儒学的过去与现在、东亚人文学的过去与现在两个密切关联的、互为实现手段的视角出发,以影响论、效果论、关系论为研究视域,从现当代中日韩朝比较文化研究层面,探讨东亚视域中的儒家人文学的最新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社会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建构提供借鉴。
专家专栏
中国语境:来华韩国流亡文人的东亚认识与主体性建构——以韩国流亡文人的中文书写为中心
明末朝鲜王朝使臣笔下的山东城市形象研究
轴心期视域中圣德太子的“和信”哲学
编 儒学天地
“儒教日本化”的现代意义——基于江户朱子学理论背景的思考
十六世纪朝鲜与明朝之间的“宗系辩诬”与历史书写
如何认识武英殿本《周易注疏》的价值
唐人尚法与书写新秩序的确立———以唐代书论为中心
论越南使臣对儒学思想的承继与变新
横井小楠“三代之道”理念——尧舜三代与西洋近代之间
第二编 人文天地
妈祖文化———明末中朝(韩)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文在寅执政前后影响中韩关系的核心议题及化解方策
略论城市建设的美学向度与城市史向度———以烟台市为例
“他者”的民族认同与韩国社会
日本民俗宗教考察———巫女为例
从韩国朝鲜时期的汉学译书看汉语教育
多重流散、身份认同与跨文化对话——张律电影的朝鲜共同体想象
朴银姬,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文学博士,教授,鲁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电影》等国内外核**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或独立完成国内外科研项目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