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2000年至2018年间关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章,上册包括“综论”“基本理念:对象与学科”两大部分,具体分为“时代与国情”“学科史启示”“非遗语境”“对象界定:主体、事象与日常生活”“特性与价值”“学科定位”等六个章节。全书较为完备地呈现了21世纪以来国内民间文学研究的学术与学科走向,对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均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学术研究主体的覆盖幅度也较为广泛,且突出了主要理论问题和研究主体,具有一定的学术史、学科史价值。
高丙中,1962年湖北出生,先后于1982、1988、1991年在湖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在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接受祁连休、张紫晨、钟敬文、费孝通诸先生的指导;1996年和2001年先后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做访问学者;1999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教授。个人有所用心的学术领域是文化研究(著有《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民俗研究(出版《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和民族志方法(发表“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等);个人的田野作业关注很多的是民间社会尤其是草根组织在国家时代之后的发育,发表过“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等文章。也读一点新书,但好引用旧文,如韦伯的“合法性”、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文化遗留物”;自己做中国民间社会的研究,但鼓励博士生做海外民族志。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无党派人士。研究方向:人类学民族志、公民社会、文化研究、民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