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系列)
收藏
评价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系列)
商品编号:4135172
ISBN:978720816818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编者:桑兵//关晓红|责编:李
出版日期:2021-05-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322.9
页数:455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3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4.48 (5.8折)
原价:¥5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地位。 今天以前的一切都是历史,因而历史本不分科,况且中国治学讲究贯通,素来不重分科。可是今日的史学,无非分科的学史和分科的历史两种,前者为用各个学科现在的形态追述出来的学科发展史,后者为用不同学科的方法眼界研治的一般或分门别类的历史。其共同性则是以后出外来的观念系统重新组装历史。
总说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分说: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
章 近代中国“文学”源流(1819-1876)
节 西人来华与“文学”变义
第二节 中外见闻中的“文学”
第三节 “采西学”议论中的“文学”
结语
第二章 清季学制改革与经学
节 经学进入学堂
第二节 经学进入学制的考量
第三节 学制颁布与经学分科
第四节 对于“经学分科”的反应与评议
结语
第三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
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
第四章 “中国哲学”探源
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
结语
第五章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建立: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早期
历史
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
结语
第六章 中国地学会与科学地理的构建(1909-1911)
节 兴调查植根基
第二节 引入东西详学理
第三节 洋为中用
第四节 以西学地理系统条理中学
结语
第七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
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
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第八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
(1926-1949)
节 从国学到史学
第二节 经史致用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结语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