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阐述了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研究领域越来越多,学术分工越来越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学者间的科研合作已经成为完成研究项目和获得研究成果的重要组织形式。尽管合作搞科研有诸多好处,但是如何促进学术合作,却是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不仅合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学术搭便车”、“导师署名”等“假合作”现象也日益突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之间,除了潜在的合作关系之外,还同时存在竞争关系。为了发表论文、申请项目、职称职位晋升甚至是名誉,学者之间往往进行着“暗战”,且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这种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在贴近现实的理论框架下对科研工作者群体的偏好、合作行为及决策模式进行研究,明确制度设计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进而探讨如何完善职称评定、科研奖励等相关制度,达到在激烈竞争的学术环境中促进和规范科研合作的目的,这对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