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公众参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法、综合评价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阐述生态城市治理的机理性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生态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影响因素分析,从而构建生态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路径。主要内容有:首先,在阐述生态城市建设多方参与必要性基础上,分别从DPSIR模型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阐述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机理,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与公民参与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从因果角度出发,引入DPSIR模型来关注与分析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研究问题,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确定准则层二级指标、以及三级各个指标,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第三,根据DPSIR模型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对全国34个典型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并以福建省为例,对福建省各地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对重量厦门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对闽台两地18个生态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第四,借助CGSS2013年数据,以城市公民作为总体样本,引入公民对政府生态城市环保建设满意度、环保知识两个因素对公民环保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生态城市环境建设满意度与公民环保行为关系。第五,基于解构的计划行为理论,对公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以厦门福州两地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很后,从多方参与主体的必要性出发,构建公民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机制,从创新路径、协调路径、绿色路径、开放路径与共享路径等方面提出生态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构建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我国生态城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