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走出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困境的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纳入国家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考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组织土地利用,又要调整土地关系。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本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分配。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式推动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退出其作为建设用地的发展权,并将其转移到城市郊区非建设用地上的一项系统工程。本书在系统梳理和分析美国土地发展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土地发展权转移理论和模式,并用于实证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从而设计利益分配格局优化的制度和政策工具,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推进的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章 研究背景
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发展权基础理论
节 土地发展权的概念
第二节 土地发展权的产生背景
第三节 土地发展权的现状
第四节 土地发展权的转移
第三章 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基础
节 我国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我国土地发展权的配置
第三节 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分析
第四章 基于土地发展权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实证分析
节 陕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
第二节 湖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
第三节 浙江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
第四节 成渝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
第五节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分配
第六节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
第七节 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
第八节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实证分析总结
第五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与政策设计
节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设计
第二节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政策设计
第六章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的建议
节 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第二节 明确土地发展权在法律中的地位
第三节 实行迭代整理——突破农村居民点整理在空间上的限制
第四节 建立适宜的土地发展权配置和转移模式
第五节 清晰界定农民收益范围
第六节 缓解农民后期恐惧感以及城镇化的冲击
第七节 进一步稳固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平台
第八节 优化农村居民点整理多元利益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张占录 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项目研究访问学者,中央党校第44期骨干教师学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主任,林增杰土地科学发展基金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乡村规划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方专家,中德土地整治与农村综合发展中方专家,国内多个大型企业的地产开发专家和顾问。
已出版各类专著、合著、教材等10部,在《中国土地科学》《土地利用政策》(Land UsePolicy)、《中国软科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地理研究》等国内外杂志及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撰写研究报告30余份。主持或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及各级政府委托课题60余项。
专长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管理,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土地政策。
曾获自然资源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等部委科技进步奖、很好成果奖6项。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大赛奖、中国人民大学年度十大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