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湖北省香溪河流域为例 ,针对丘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特征,以提高流域氮磷污染物自净能力为目标,提出了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综合防控的方法,并以水为主线,以土地消纳为核心,充分利用流域内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养分资源,进行农田消纳利用,以达到削减面源污染负荷的目的。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丘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特征、流域氮磷污染综合防控的方法、防控的关键技术,以及技术模式应用等。
前言
章 湖北省三峡库区概况
节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和种植结构
第三节 农业生产状况
第四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第五节 水文特征
第二章 丘陵山区种植业氦磷流失特征
节 丘陵山区坡耕地氮磷流失特征
一、背景
二、坡耕地地表径流和降雨量
三、坡耕地地表径流水中氮、磷浓度变化
四、坡耕地地表径流水中氮、磷流失量
五、坡耕地地表径流水中氮磷流失形态分析
六、坡耕地径流量、氮磷流失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七、小结
第二节 丘陵山地柑橘园地氮磷流失特征
一、柑橘园地表径流产生量
二、柑橘园地表径流水中总氮和总磷的浓度
三、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
四、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形态组成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发生特征
节 丘陵山区分散式畜禽养殖氮磷污染发生特征
一、背景
二、不同堆放时间猪粪中全氮的流失情况
三、不同堆放时间猪粪径流中氮素浓度变化特征
四、不同覆盖方式猪粪径流中氮素浓度变化特征
五、不同堆放时间和覆盖方式猪粪氮素流失强度
六、小结
第二节 三峡库区畜禽粪便氮磷流失的估算分析
一、背景
二、堆放的猪粪情况
三、堆放猪粪中氮素的流失
四、堆放猪粪中磷素的流失
五、小结
第三节 三峡库区畜禽粪便产生量与污染物耕地负荷测算
一、背景
二、湖北省三峡库区2001-2014年的畜禽粪便产生量及耕地负荷
三、湖北三峡库区2001-2014年畜禽粪便COD的产生量及耕地负荷
四、湖北三峡库区2001-2014年畜禽粪便TN、TP的产生量及耕地负荷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丘陵山区农村生活源氮磷污染发生特征
节 丘陵山区农村生活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丘陵山区农村生活垃圾发生特征
一、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
二、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
三、农村生活垃圾成分
四、农村生活垃圾容重与含水率
五、农村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产生量及TN、TP的浓度
六、农村生活垃圾中TN、TP产污系数
七、小结
第三节 丘陵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发生特征
一、生活污水产生量
二、农村生活污水发生规律
三、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的影响因素
四、生活污水水质特征
五、生活污水的产污系数
六、小结
第四节 丘陵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一、农村生活污水排水量
二、农村生活污水排水水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流域农业源污染发生特征
节 香溪河流域概况
一、基本情况
二、水文和情势
三、流量
第二节 香溪河流域出水断面水质特征
一、背景
二、降雨-径流的变化规律
三、区域氮磷排放的浓度变化特征
四、区域断面氮磷的输出负荷
五、区域断面氮磷排放的形态特征
六、区域断面水质
七、小结
第三节 香溪河流域氮磷污染物时空特征
一、背景
二、流域氮磷流失的空间分布
三、泉水、水库及地下水氮磷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四、林地和耕地氮磷的流失特征
五、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废水的排放特征
六、流域不同位置水质概况
七、小结
第四节 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识别
一、背景
二、方法建立
三、流域农业源总氮总磷产生负荷
四、流域总氮和总磷的输移比
五、流域农业源总氮总磷排放负荷
六、结论
第五节 香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
一、地表径流
二、迁移路径及流程
三、景观格局
第六章 丘陵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理念与策略
节 丘陵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理念
第二节 丘陵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策略
一、防控要求
二、防控策略
三、防控分区
第三节 防控技术路线
第七章 丘陵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关键技术
节 种植业源氮磷流失防控关键技术
一、农田养分限量技术
二、农田氮磷流失阻断技术
三、坡耕地风险期径流高效集蓄技术
第二节 畜禽养殖业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
一、流域畜禽养殖消纳技术
二、分散式养殖粪污干湿分离避雨堆沤技术
三、畜禽养殖粪污厌氧发酵还田技术
第三节 农村生活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
一、厌氧-土壤渗滤技术
二、厌氧-人工湿地技术
三、复合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技术
四、3种技术综合分析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丘陵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模式
节 坡耕地径流拦蓄净化与再利用技术模式
一、技术原理
二、适用范围
三、工艺流程
四、技术核心
五、污染控制关键节点
六、技术规程与流程
七、典型案例
第二节 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周年综合防控技术模式
一、技术原理
二、技术流程
……
第九章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