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中国工程师群体研究 1949~1986
收藏
评价
中国工程师群体研究 1949~1986
商品编号:4098831
ISBN:9787312051098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安轶
出版日期:2020-12-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T-29
页数:13314
册数:1
大约重量:4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40.02 (6.9折)
原价:¥5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主要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工程师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探讨在发展过程中国家需求、科技发展本身与工程师职业的互动关系,从而以史为鉴,看当今工程师发展产生的优势和问题的历史因素。本书通过案例研究为当下的工程师职业建制化提供有益借鉴,对于推进现代工程教育、有效对工程师进行管理、建立全面高效的工程师质量规制体系和工程师伦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中国工程师群体的来源和本质
第二节 关于中国工程师群体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工程师史的主要研究线索
第四节 关于本书的研究现状
上篇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工程师群体
第一章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工程师状况(1949~195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工程师群体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新中国伊始的人才难题
第二章学习苏联:中国工程师职业体系的初步形成(1952~1961)
第一节 国家工业化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其对工程师的需求
第二节 工业建设与研究的布局和人才需求
第三节 院系调整下工程师的教育与培训
第四节 工程师的职称与任用状况
第三章自我探索:技术革命中的中国工程师群体(1962~1976)
第一节 “一五”计划后的工业计划
第二节 “教育大革命”中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转变
第三节 工程师的任免情况
第四节 “两弹一星”工程中的工程师群体
第四章改革浪潮:中国工程师对其职业的再认识(1977~198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春天
第二节 工程师执业框架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工程师的任用体系
第四节 宝钢工程师的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
下篇中国工程师群体的职业框架
第五章中国工程师的教育与培训
第一节 单一层次与多层次培养中国工科学校的调整
第二节 通才与专才:中国工科人才培养方式的困境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在工科教育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章中国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第一节 产业与工程师
第二节 工程师的职业生涯和职业流动性
第三节 工程师的职称与职务
第七章中国工程师组织
第一节 职业化的大众科技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二节 科技专家的组织:中国科学院
第三节 追求工程师的权益:国家工程院的呼吁与筹备
第八章中国工程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编写的背景
第二节 《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的编撰体例
第三节 依据《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的资料统计
第四节 中国工程师群体分析结论
第一节 中国工程师群体的代际分析
第二节 中国工程师的群体特征
第三节 寻求对中国工程师群体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