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江南造山带西段(贵州段)新元古代下江群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和物源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作者认为,(1)下江群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815-720Ma左右的地层记录;(2)下江群沉积环境显示由陆相—浅水海相逐渐加深到半深海相(甲路组—清水江组),再逐渐变浅到滨岸相(平略组—隆里组),古地理也印证这个沉积环境变化过程,反映下江群的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过从伸展扩张到挤压萎缩的转换过程;(3)物源分析反映下江群的沉积物源具有受东南侧的岛弧物源(活动构造环境)控制因素,暗示下江群为弧后裂谷沉积;(4)总结了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下江群时期的活动大陆边缘盆地及其构造演化过程。
章绪言
一、造山带沉积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二、物源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三、下江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四、研究内容与阶段
五、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
一、大地构造位置
二、新元古代地层概况
三、新元古代岩浆岩特征
四、新元古代变质作用
五、新元古代构造样式
六、新元古代构造演化
第三章下江群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
一、下江群的岩石地层
二、下江群的年代地层
第四章下江群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
一、下江群的沉积相
二、下江群的事件沉积
三、下江群的沉积古地理
四、下江群的沉积演化
第五章下江群的沉积盆地性质及演化
一、样品信息
二、下江群的沉积盆地性质
三、下江群的沉积盆地演化
第六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