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行都司地处明朝的西北边界,可以说是一个农耕与游牧的结合带,因此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明朝采取了很多招抚措施,也吸引了大批归附者,将他们安置在陕西行都司,一方面扩大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一方面也是利用他们的关系继续招徕少数民族归附者。明朝利用卫所制、武官世袭制及军户世袭制安置了这些西北少数民族上层及其部民,他们亦背靠明朝发展壮大了家族势力,两者维系了较好的关系,可以说,明朝在陕西行都司所实行的卫所与土官相结合的军事制度是较为成功的地方建制。本书围绕陕西行都司土官的性质、发展脉络及对明代西北政局的影响三个核心问题展开,通过对陕西行都司卫所建置沿革、卫所的设立与土官的关系、军卫体制下的土官以及土官势力的崛起等内容的阐述,揭示土官在陕西行都司建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行都司体制对土官及其家族的影响。
导言
节 选题意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土官”?
二、为何要在陕西行都司范围下研究“土官”?
第二节 学术史及考察范围
一、明代的洽边思想及其对西北的战略
二、陕西行都司及其下辖卫所研究
三、关西七卫研究
四、明代西北“土官”、“土司”研究
五、考察范围及对象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章 陕西行都司卫所建置沿革
节 陕西行都司区域的地理学考察
一、地貌特征
二、产业类型
三、交通要道
四、行政沿革
第二节 设立陕西行都司的政治构想与战略意图
一、都司及行都司的设立
二、行都司的特点
三、陕西行都司的特点
四、辖境与治所的变迁
第三节 陕西行都司稳定后的建置
一、建置的初步完成
二、辖区的变迁
三、下辖卫所的确立
第二章 陕西行都司卫所的设立与土官军民的关系
节 洪武初年卫所的设置与人员构成
一、军民卫所
二、军事卫所
三、羁縻卫所
四、过渡性卫所
第二节 洪武后期卫所的增设与调整
一、山丹卫
二、甘肃诸卫
三、白城子千户所、威虏卫、威远千户所、镇夷守御千户所
四、镇番卫
五、安定卫、罕东卫
第三节 建文年间卫所的裁革
第四节 永乐至成化年间卫所的复置和确立
一、恢复建文年间裁撤的卫所
二、营建关外卫所
三、增置守御千户所
第三章 军卫体制下的陕西行都司土官
节 明代土官问题
一、土官、土司源流
二、汉、土之别
三、土官、流官、世官之关系
四、“土官机构”之外的“土官”
第二节 土官的军户身份
一、军户的来源
二、收编土官为军户的原因
三、土官军户的职责与义务
四、土官军户的权力与权利
第三节 镇戊制度与土官
一、甘肃总兵官
二、督抚兵备
第四节 明清鼎革之际的行都司土官
一、明代卫所的衰败
二、明末农民战争的冲击
三、清代改卫置县
四、清代的治边政策
第四章 陕西行都司土官势力的崛起
节 从赐姓、授职看对土官的安置
一、洪武时期陕西行都司归附者安置情况
二、永乐时期陕西行都司归附者安置情况
第二节 姻亲关系下的势力联盟
一、土官婚姻的社会背景
二、土官婚姻关系及其特征
第三节 儒学背景塑造文化底蕴
一、陕西行都司儒学
二、各卫儒学
三、书院
四、京卫武学
五、国子监
第四节 经济实力的积累与增长
一、朝贡贸易
二、茶马互市
三、赏赐
四、俸禄
五、藏匿战利品
六、盘剥土军、土民
第五节 募兵制成就“土官”私家军
一、“土兵”是招募的重点
二、“汉官”难以辖制
三、“土官”私家军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