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是现象学与哲学。该部分共三篇文章,包括德里达的两篇和马里翁的一篇,分别涉及如何从现象学的角度理解哲学的问题以及哲学。第二部分是现象学与伦理学。该部分共四篇文章,包括胡塞尔的一篇、列维纳斯的两篇和斯蒂克斯的一篇,分别从现象学的角度讨论伦理学的基本含义、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以及如何把存在论差异理解为一种价值。第三部分是现象学的研究与运用。该部分包括的三篇文章分别涉及海德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比较研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印度瑜伽行派哲学对现象的不同解构策略之比较,以及经验如何在范畴中得到表达等主题。很后一部分是古典学,包括三篇文章:篇是耿宁对王弼如何从道家立场出发为儒家政治与伦理主张进行奠基的研究,第二、第三篇分别是伯纳德特早期和晚期对柏拉图《蒂迈欧》的解读。
部分现象学与哲学
哲学的任务:对发生的重新激活
在场与线迹——对《存在与时间》里的一条注释的注释
被给予性的现象学与哲学
第二部分现象学与伦理学
对伦理学这一概念的系统的引导性规定与界定
伦理学作为哲学
表象的崩塌
作为存在论差异的价值
第三部分现象学的研究与运用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
对现象的两种解构:德里达的悲观主义、瑜伽行派佛教的乐观主义,以及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后果
经验与范畴表达
第四部分古典学
王弼对儒家政治和伦理的道家式奠基
论柏拉图的《蒂迈欧》及其科学虚构
论《蒂迈欧》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