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通论》是清末民初的学问大家皮锡瑞的一部贯通中国学术的经学通识著作。该书从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出发,对《易经》、《尚书》、《诗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及《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撰著流传、内容要义,以及历代考订注疏的得失、读者治学研究的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的阐述。
皮锡瑞《经学通论》五卷,初刻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湖南思贤书局),此刻本后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经部》;1934年,商务印书馆将其列为《国学基本丛书》,出版四册本,有旧式句读;1954年10月,中华书局据《丛书》本校正重印,改正了原本的不少错讹,此后又数次重印,是直至今日*为通行的本子。
《经学通论》校注本是以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为底本,参校思贤书局刻本,添加现代标点,订正了中华本数十处标点及文字错误,并重新分段。对于文中影响理解的疑难字词、人名书名、典章名物、学术事件等,均下简明注释,疑难字词并加注汉语拼音。原文引文,尽量考证并注明其出处。与思贤书局本的校勘成果,出校勘记。
中华书局本原分四卷,《易经》与《书经》共属一卷,本书参考思贤书局本所称“五卷”,重新厘为五卷,以符“五经通论”之实。将中华本《目录》略加调整,全书209条论题按顺序添加阿拉伯数字,以明次序,冠以“经学通论序目”置于原“序”后,便利检寻。
本书是对“五经”的系统梳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出版说明
修订说明
经学通论序目
序
一、易经[1-30条]
二、书经[31-63条]
三、诗经[64-101条]
四、三礼[102-153条]
五、春秋[154-2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