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中国湿地占补实践中生态影响力失衡的治理机制问题,构建基于特定流域内或特定地域内湿地面积、生态量、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平衡的占补平衡体系,并基于占补距离与所影响人口密度和总量,构建居民生态消费水平和消费总量平衡的生态影响力占补平衡体系。本书可供湿地管理、资源环境管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区域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章 研究基础
节 占补平衡制度体系
第二节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体系
第二章 湿地占用资格
节 合法占用湿地资源的资格
第二节 湿地资源配置市场化
第三节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
第四节 生态占补平衡下的利益主体与投资
第三章 湿地生态、影响力与消费水平占补平衡
节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的内涵与模式
第二节 湿地占补生态时空分布不公
第三节 占用地居民生态消费水平占补平衡
第四节 湿地占补生态消费水平与影响力比例
第四章 生态指标影响力占补比例与生态影响力补偿比例
节 湿地生态影响力占补比例与补偿比例
第二节 生态指标影响力占补比例与补偿比例
第三节 单位面积生态影响力指标与生态影响力补偿比例
第五章 湿地占补补偿比例及其关系
节 湿地面积占补平衡的补偿比例
第二节 湿地生态指标占补平衡的补偿比例
第三节 湿地不同补偿比例的替代关系
第四节 湿地补偿比例与占补比例
第六章 占补平衡对湿地生态的影响
节 最弱指标达标与最经济原则
第二节 生态盈余、生态赤字与生态欠款
第三节 生态超支
第七章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比较与评价
节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比较
第二节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的效用
第三节 湿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